抓饭直播

图片
首页 > 文旅消费主题
题:
关于加快建设便民生活圈 促进社区商业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机构:
类:
文旅消费主题
号:
黄商务委〔2024〕43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5日
词:

关于加快建设便民生活圈 促进社区商业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5日

字体:[]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黄浦区社区商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助力上海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结合黄浦区便民生活圈打造和黄浦区商贸业“十四五”规划要求,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目标 

  围绕黄浦区“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的发展主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自律,立足更好服务于居民生活需求,强化民生保障,优化便民商业配置标准。完善便民服务网点布局,巩固强化基本保障类业态,丰富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引导社区便民服务组合发展,全面提升社区商业的创新力、服务力、保障力、氛围力。力争到2025年,建设黄浦特色的社区现代化商业服务生态,打造城市最佳便民服务商圈样本。 

  二、 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市区联动。 充分发挥市、区商贸业“十四五”规划引导作用,加强生活圈建设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市区联动协同各方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活圈投资、建设、运营,增强便民生活圈商业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突出特色,创新融合。 充分发挥三大市级商圈赋能、高端资源集聚、市场主体活跃、商文旅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着力优存量、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注重连锁品牌企业与特色小店并重,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倡“一点多用、一店多能”,积极推动商旅文体等融合发展。 

  以人为本,保障安全。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满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生活需求,兼顾社区老年人、年轻人等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充分体现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完善布局,推动黄浦社区商业完整化

  1.统筹规划,构建商业服务体系。 结合区域人口分布、消费习惯等,科学编制便民生活圈建设总体方案及各街道生活圈建设方案,构建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邻里中心和社区沿街商业四级商业服务体系。坚持问需于民与顶层设计相结合,摸清“有什么、缺什么”,研究“补什么、如何补”,更好优化生活服务体系,提高整体商业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房管局、各街道 ) 

  2.商居和谐,推进社区发展协同建设。 推动便民生活圈打造与“10分钟社区生活圈”“一街一路”示范区域建设协同开展,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为愿景,加强社区商业与 “道路+”建设 有效联动,鼓励沿街户外招牌遵循设置导则,在安全有序设置的基础上彰显个性特色,改善沿街店铺建筑立面,改善步行环境,提升街道活力。推进社区商业与“公园+”建设融合建设,鼓励社区商业与口袋公园、小微公园融合发展,为周边居民提供功能复合、环境友好的休憩空间。 (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建管委、区绿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房管局、区城市更新推进办、各街道 ) 

  3.丰富内涵,促进服务消费发展。 服务消费与民生福祉紧密相关,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方向,推动社区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促进餐饮业服务消费升级,打造餐饮消费热点,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美食街区。积极扩大家政服务消费供给,着力提升家政服务质量和水平,创新家政服务消费新场景。 (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 ) 

  4.聚焦重点,强化“主渠道”供应体系建设。 重点完善区内标准化菜市场、大卖场和早餐网点布局建设,满足居民日常基础生活需求。织牢织密“标准化菜市场-大卖场-生鲜超市-社区菜店-便民临时蔬菜供应点”五级“菜篮子”产品供应网络,鼓励企业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标准化菜市场,鼓励社区菜店改造升级,鼓励创新“菜篮子”产品供应模式,进一步筑牢居民“菜篮子”服务基础。 (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 ) 

  (二)丰富商业业态,推动黄浦社区商业多元化

  5.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布局多元业态。 配齐配优基本保障业态,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通过盘活闲置的社区空间资源、改造传统商业载体、引进智能零售终端等方式,让消费更便捷。强化布局品质提升类业态,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积极发展 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加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的引进,注重提升社区商业品质,让消费更舒心。(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规划资源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国资委、各街道 ) 

  6.集约发展,推动业态功能融合。 鼓励“一店多能”,支持复合型创新便民业态发展,推动便利店、社区商业网点等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适度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打造“早餐工程”升级版,大力发展“互联网+早餐”“便利店+早餐“新零售+早餐”“菜市场+早餐”“社区食堂+早餐”等多元早餐供给模式,在空间布局上聚焦地铁枢纽、公交枢纽、楼宇集中地区、老旧小区集中地区布置早餐点。规范有序发展小修小补业态,补齐社区服务短板。(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 ) 

  7.全龄友好,提升服务“一老一小”水平。 推进社区食堂建设,鼓励政企合作,推进地区特色餐饮、老字号餐饮店纳入为老助餐体系,增加餐食多元化、特色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推出电话订购、外卖配送等服务方式。引导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人、母婴专柜或便捷窗口,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等场所建设母婴设施并悬挂引导标识。支持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托育点建设,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委、各街道) 

  (三)依托商业优势,实现黄浦社区商业特色化

  8.集聚优势,支持社区三大经济发展。 积极发展首店经济、体验经济、网红经济。围绕餐饮、食品、娱乐等领域引进全市首店、社区首店、区域首店,支持社区新概念店、品牌旗舰店以及各类体验馆、快闪店等发展。积极引进知名品牌连锁企业,鼓励品牌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理发店、餐饮店等直营连锁和商业特许经营门店。(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局、各街道) 

  9.凝聚亮点,鼓励特色小店发展。 鼓励黄浦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态进社区开设社区小店首店。鼓励发展具有黄浦特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零售、餐饮等特色小店。通过优化社区商业空间布局和设施配套,充分利用商业用房、腾退空间、闲置空间、废弃场地等资源,设立便民商业网点,为特色小店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持。(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国资委、各街道) 

  10.融合文创,打造特色市集。 推动夜间集市、潮玩集市建设。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 在 社区内定期举办潮玩夜市和集市活动,发展具有社区特色的夜间经济、潮玩经济品牌,满足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娱乐需求。 以街道、区属国资下辖菜市场为试点,探索打造以菜市场 +社区生活服务、菜市场+社区食堂、菜市场+老字号集市等特色的黄浦新市集。 (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国资委、各街道) 

  11.紧抓项目,压实市场主体责任。 关注重点社区商业项目,做好存量提升与增量布局,鼓励加强新建项目中配套商业的持有、运营和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国资委、各街道) 

  (四)创新服务能力,推动黄浦社区商业高质化

  12.供需对接,推广便民生活圈网点地图。 分析排摸区内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业态、规模、服务水平等,评估社区商业网点的优劣势和发展潜力。制作并推广黄浦区便民生活圈网点地图,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查询和导航功能,为商家提供精准的营销定位。(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科委、各街道) 

  13.技术赋能,建设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 鼓励建设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整合本地商户资源,接入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功能,促进居民之间信息互动分享,整合商户信息,提供更全面的商户服务信息。(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科委、各街道) 

  (五)引导规范经营,推动黄浦社区商业标准化

  14.加强宣传,激励商户诚信经营。 加强商户诚信经营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升商户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建立社区商户信用评价机制。动员街区商户从商品质量、价格诚信、经营行为等方面向公众作出公开承诺。按照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对社区商户开展年度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给予“诚信商户”等荣誉奖励。(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发改委、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 

  15.加强监管,维护良好社区环境。 加强街区商业环境监管,积极贯彻垃圾分类有关规定,保持社区商业网点整洁有序。支持街道开展社区商圈环境秩序提升等行动,进一步提高商圈通行效率。规范门店招牌、灯光景观等细节,整治门店、商圈车辆乱停乱放、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绿化市容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各街道) 

  四、服务保障 

  (一)强化政策保障

  加强政策保障,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微利型、必备型、保障型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点用于支持基础设施改造、消费场景建设、传统零售升级、市场主体培育、智能服务发展、各类活动举办等,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和特色小店发展。 

  (二)优化营商环境

  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社区商业发展,逐步形成社会关注、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居民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社区电商(含社区团购等)领域市场准入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秩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消除食品和消防安全隐患,优化消费评价回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和消费者反馈评价机制,维护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 

  (三)健全落地机制

  加强部门联动,落实支持政策,加强监督管理,共同推动社区商业重点项目落地,建立长期有效运作和监督机制。各街道可成立专门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全过程统筹协调,推动社区商业落地,确保各项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五、责任分工

  区商务委:负责便民生活圈建设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制定工作推进方案,推动工作进度、项目实施沟通对接等工作。 

  区委社会工作部:配合做好与各街道的工作对接。 

  区发改委:加强价格监管服务,探索打造诚信示范街区,支持“菜篮子”建设。 

  区公安分局:优化便民生活圈交通管理,做好相关活动治安维稳工作。 

  区民政局:完善便民生活圈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老年宜居型社区便民功能实现。 

  区财政局:落实国家、市关于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相关政策。 

  区人社局:对符合条件的商户企业按规定落实就业补贴政策。 

  区规划资源局:负责加强 社区公共空间规划建设 ,推进黄浦区已建成的主要居住区“10分钟 社区生活圈”行动  

  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协同相关部门对便民生活圈商业企业做好加强环境监管等工作。 

  区建管委:加强社区商业与 “道路+”建设 有效联动,改善街区步行环境。 

  区文化旅游局:推进便民生活圈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品质型业态功能。 

  区消防救援支队:指导和监管便民生活圈商业企业做好消防安全等工作。 

  区市场监管局:支持和协助社区商业做好开业工作,提供合规、便捷渠道办理相关手续。 

  区国资委:鼓励区属国有企业利用自身楼宇、园区和营业网点优势,支持配合便民生活圈建设。 

  区绿化市容局:指导和监管在便民生活圈建设中店招店牌、垃圾分类及市容环境卫生等工作。 

  区城管执法局:指导和监管便民生活圈中涉及城区经营秩序的事项。 

  区税务局:为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落实相应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生活型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及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 

  区城市更新推进办:统筹便民生活圈涉及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设推进,支持配合便民生活圈建设。 

  各街道:落实推广便民生活圈建设,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和规划,进行布点和实施。 


附件:
_抓饭直播

抓饭直播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