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开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抓饭直播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任子威、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冯丹、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读者杂志社副总编辑陈天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6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抓饭直播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意义深远。
作为农业科技领域的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廖红带领团队成员走遍了福建省大大小小的茶叶产区,收集并分析了上万份茶叶样品和茶园土壤样品,结合实例考察,建立了一套茶树绿色栽培技术,使得病虫害大幅度减少,也减少了农药的施用,保护了绿水青山,受到了茶农们的广泛欢迎。“我们的水更清、山更绿,茶叶品质提高了,也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茶农们纷纷告诉廖红。现在,廖红团队在福建省建立了超过万亩的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辐射并带动了十几万亩的生态茶园。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培训了1000多人次的基层农技人员和2000多人次的茶农。
抓饭直播8月21日,抓饭直播总书记视察读者出版集团,亲切看望了《读者》杂志的编辑,和大家面对面地交流读书心得。“看好的文章,常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往往因为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内心会受到深深的触动。”抓饭直播总书记的话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和身边的人。我常常会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少年。”经常和读者、和文字打交道的陈天竺分享了一个故事。
2010年的一天,陈天竺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封上写着一句话:“我像一朵被遗弃的花。”旁边还画了一朵仿佛被风摧折的花。陈天竺心一动,拆开信,才读了两段,心里已经十分沉重。“这个在痛苦中挣扎的孩子名叫小雨,是一名正在上初二的留守学生,他从《读者》杂志中认识了我,鼓起勇气给我写了这封信。从信中我看到他的迷茫与无助,也看到阅读给他生命带来的生机。”陈天竺第一时间给小雨回了信,时常推荐文章给他,并鼓励他多读多写多练,鼓励他去读经典文学作品,从中汲取力量。现在,小雨已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小雨的故事让我见证了阅读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不仅启智增慧,而且带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让我更深地理解编辑这份职业的价值和使命!”陈天竺表示,将始终把目光投注到最简单也最丰富、最质朴也最深刻的文字世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字和阅读的力量。
“我长期生活工作在山东曲阜,在这里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长期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工作的杨朝明表示,现在,许多文化经典作品已经进入中小学校园,成为诵读教材。在千年古村——鲁源新村,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曲阜尼山孔子诞生的地方,我们连续举办了8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是一个文明交流的窗口,也是一条连接世界的纽带。每届论坛都有大批的中外学者、外国使节、国际友人来到这里进行交流互鉴,一起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杨朝明表示,“有一次,我和一位参会的欧洲学者一起谈论东西文化的差异,特别谈到儒家思想,他对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理念非常赞同,认为这个理念对于全人类都是共通的。以后我们又多次见面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很好的朋友。”杨朝明说,现在《论语》出版了多个外语版,他特意准备了一本想送给这位学者。
走出国门,杨朝明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世界的积极影响。有一次,杨朝明受邀到巴西里约热内卢去讲学,原计划的发言时间只有半个小时。随着他的讲解,在场的听众兴致越来越高,时间也不得不一再延长。有一位外国友人提问:“你认为儒家思想中什么观点对世界最有影响?”杨朝明说,是“尚和合,求大同”,追求和谐与和睦,在和谐中共同发展进步,体现了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树干之所以又粗又壮,是因为它的根扎得很深很牢。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之一,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一名中华文化研究者,我由衷感到自豪。” 杨朝明表示,作为来自文化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要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互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奉献光和热。(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