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重庆潼南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
发布时间:2014.12.11 09:34

  今年以来,重庆市潼南县在全市先行先试,创新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工作,面向全县29支民间文艺演出团队购买公共文化演出1228场,其中为农村购买演出1124场、为城区广场购买演出104场。购买的演出每季度在全县281个行政村各演出1场,每周在2个城区广场各演出1场,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向均衡化、标准化、便捷化转型升级。 

  一、精心谋划,严把准入关口。按“设施过硬、素质优良、节目健康、群众欢迎”的要求,从严挑选演出服务队伍,分“三步走”把好准入关口。一是全面普查到位。对22个镇街的演出团队实地普查,全面统计演出团队的人员结构、设施设备、活动情况、社会影响等,在摸清家底后一一登记建档。二是严格评估认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择优遴选一批演出团队进行考察,在实地观看演出节目、征求群众意见、查询演出团队依法经营情况后,对达标的演出团队,经公示无议异后,颁发演出服务资质证书。三是依法招标采购。面向社会公开公共演出采购目录,对公共文化演出服务分片区设置采购项目,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最终确定29支演出团队中标承接1228场政府购买的公共文化演出。 

  二、规范管理,建好演出队伍。一是健全管理规范。先后建立了《民间文艺团体标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了《民间文艺团队综合评价细则》、《镇(街)宣传文化考核方案》等考核评价机制,健全了《演出活动应急预案》、《演出团体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管理要求》等安全保障机制,同时不定期督查演出团队日常工作、演员管理、财务公开等,努力提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优化行政审批。通过增添艺术门类、灵活经济类型、缩减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等,积极为演出团队行政审批提供便民措施,确保其演出手续齐备、活动方便快捷。三是精心培育队伍。建立了国营、民营演出团队培训指导和民营演出团体之间观摩交流两种模式,开办市县声乐、舞蹈、曲艺培训班15次,举办110余场次演出团队观摩交流会和2次全县乡村文艺调演。鼓励艺术院校毕业生到民间演出团队就业。 

  三、创新载体,活跃农村舞台。一是扩充演出主体。鼓励县内从事川剧、杂技、非遗展示、器乐等艺术表演类型的演出团队,参与招投标活动,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活动。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各演出团队注重大众参与性,每场演出吸收当地一个精品节目,穿插歌舞、戏曲、民间绝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同时,在演出前后播报广播节目、展播经典电影、培训科普知识与实用技术。目前,已在广场社区、田间地头“菜单式”送演出381场,在演出前后播报广播节目1100余次,展播经典电影156场次,培训科普知识与实用技术247场次,惠及群众37万余人。三是整合节目资源。收集29支演出团队创编的特色节目1370个,从中遴选出57个精品节目形成优质节目库,指导培育139个重点节目形成演出“菜单”,计划每年更新优质节目20个以上,使演出团体文艺演出始终保持“源头活水”。 

  四、广辟渠道,筹措保障经费。按照“上级划拨、镇街补贴、团体自筹、企业赞助”的原则,多渠道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活动提供经费支撑。一是专项资金拨。县财政为“和美潼南·舞动乡村”农村公共文化演出每场补贴1000元,为“抓饭直播梦·巴渝风”欢乐进万家广场文化演出每场补贴2000元。同时,集中采购50余万元的设施设备,为每支中标团队配备幕布、音响、耳麦等演出设备。对年终绩效考核优秀的演出团体给予一定数额奖金。二是镇街财政补。将政府采购公共演出纳入镇街工作年度考核,鼓励各镇街建立文艺演出专项基金,对辖区民间演出团体在人员培训、演出场地等方面给予必要帮助和资金支持。落实经营免税等优惠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壮大骨干演出团队。三是多种渠道筹。鼓励各演出团体通过开展企业庆典、店铺开业、婚丧嫁娶等营业性演出活动筹集运行经费。对全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活动实行“整体冠名招租”,争取骨干企业“赞助联姻”,实现“政府举办活动、企业扩大影响、群众享受文化、团队自我发展”的多赢局面。(来源:重庆市文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