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重庆市结合实际,广泛动员,推行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在九龙坡区、南岸区等8个区县试点,开启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新篇章。
一、准确定位,分步实施。公共文化物联网服务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改变公益性文化单位各自为政的格局,推进市、区县、乡镇(街道)多个层级以及社会各界公共文化资源的集聚,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将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先易后难的开展公共文化物流网建设,分五个阶段实施:从2014年起在有条件的区县开展试点工作,2015年逐步推开,2016年全面推开,2017年制度建设建立效益初显。2020年在市内初步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物流网服务体系,有效覆盖达85%以上。
二、菜单服务,供需对接。公共文化物联网主要体现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通过搭建全市统一运转的虚拟网络服务平台开展菜单式服务。具体为全市性的一个主平台+所有区县子平台+所有乡镇为终端构成的网络平台,开通统一的服务电话。实施方法为:城市社区、学校、企业和乡镇、街道等城乡居民群众以及老年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需求主体定期通过网上预约、电话预约、微信预约、线上线下预约等形式实行“文化服务点菜”,各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活动中心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配送主体定期根据资源状况及配送标准进行配送。配送形式包括文艺培训、文艺演出、文化讲座、文博展览、阅读指导、科普宣传、创作辅导等。同时,还积极调动热心文化工作且有一定技能的业余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参与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果。
三、强化监督,务求实效。为确保实效,重庆市文化委要求区县文化部门对工作进展进行综合性评价,定期将群众需求和配送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和反馈。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每年一次的“三馆一站”评估定级和免费开放绩效评价的内容,工作效果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和年度对区委、区政府经济实绩考核结果,以此调动各地积极性。(来源:重庆市文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