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积极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从布局、建设、服务、内容、管理等五个方面创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阵地,成效显著。
一、布局创新,优势互补打造文化服务区。一是在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基础良好、高端人士聚集的地区建设高档文化设施,打造艺术情调浓郁的城市高端艺术文化服务圈。二是以承接城市文化为重点,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城乡结合的城市拓展片区,打造历史风貌街区、娱乐休闲文化体验场所,建设城市文化副中心。三是在人口密度较低、离主城较远片区,修建集非遗传承、特色文化展演、群文活动、图书阅览、电影放映等为一体的文化服务站,提升文化消费档次。
二、建设创新,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平台资源整合。将文化站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全区文化站建筑面积平均800平米,为辖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环境。二是功能资源整合。整合区内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三是物资投入整合。开辟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实行“区级财政投入为主、镇级资金配套、各方物资支持”的方式。全区11个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共计投入5000万元。
三、服务创新,功能延伸做实文化惠民。一是构建起以文化服务站为核心、以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二级平台的“一站式”文化服务格局,年均开展文化培训及各类活动300多场次。二是创新开展“文化周”及“文化大篷车”等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进院坝、进车间、进工地。三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党建、社保、医疗、文体、就业等信息资源,搭建起便捷、高效、互动的信息网络平台。
四、内容创新,品牌培育发挥带动作用。一是加强文化事业与产业联姻,打造了“黄桷坪新年艺术节”“、“走马故事会”等多个特色旅游文化品牌。二是利用镇街综合文化站挖掘培育民间文化能人,涌现出“故事大王”刘远扬、“剪纸能手”黄钢等一批民间艺术家,影响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三是组织文化名人、民间艺人、“乡土才子”和热心文化工作的群众, 开展创作、演出、培训等文化活动,培育群众公共文化品牌。
五、管理创新,制度人才助推高效运行。一是建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实行政府对文化“以奖代补”。通过市场运作、民间投资、企业联姻赞助、向上争取支持等方式,保障文化站经费。二是实行任务分解,落实量化财政投入、设施规模、目标任务、服务质量等指标,并纳入街镇工作目标和全区文化重点工作单项考核,实行末位一票否决制。三是在逐步配齐文化管理专职人员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文化义工队伍,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及文化爱好者下社区进农村,支持民间艺人担当文化义工,形成一支充满活力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来源: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