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9月1日,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2024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染织、刺绣’专题培训暨非遗集市”在大理市举办。
此次活动致力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其独特价值,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培训活动于8月29日开班,吸引了来自云南省各地的100位“染织、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和非遗工作者齐聚一堂。在开班仪式上,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逵致辞,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向所有与会者致以热烈的欢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静介绍了培训活动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她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每位学员在技艺、知识和责任感方面都能获得显著的成长与提升。
本次培训课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作为开篇之课,特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马迎春担任主讲,深入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本次培训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涵盖诸多领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展人李媛媛的《场景焕新——面向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讲座,昆明理工大学宁德煌教授的《市场营销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以及北京服装学院王阳的《新材料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等精彩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了实用的市场营销策略与新材料应用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培训工作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为切实提升学员们实践操作技能,本次活动安排了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深入大理喜洲镇非遗传习馆等地,通过与当地传统技艺传承人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周城璞真扎染博物馆举办的非遗集市,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此次活动中,参与者不仅观摩了传统工艺的精湛展示,还积极参与了互动体验。
与此同时,“云南非遗公开课”栏目推出了特别节目《对话云南非遗》。节目组精心邀请多位在非遗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专家以及坚守传统的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围绕“女性、就业、市场与非遗保护”这一主题开展了对话交流。
在节目中,专家和传承人探讨了性别平等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微妙关系,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赋予女性更多参与和发声机会。他们还深入分析了非遗保护与青年就业之间的潜在联系,讨论了如何通过创新和教育,激发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为他们打开就业的新天地。此外,他们也关注了非遗项目如何在保持其核心价值的同时,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持续地传承下去。
通过深入的讨论,节目不仅为观众提供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新视角,还激发了公众对于性别平等、就业机会和文化传承等社会议题的思考。《对话云南非遗》不仅是一次对话,更是一次行动的号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共同书写文化多样性的未来篇章。(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