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文化系统立足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的省情,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主动将文化工作融入精准脱贫攻坚战,省文化厅先后制定了《“十三五”时期云南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云南“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工作重心下移,公共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文化扶贫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文化部门应有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时期云南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地区等88个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从政策、措施、资金上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了重点倾斜和优先保障,为推进文化扶贫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公共图书馆149个、文化馆148个、博物馆(纪念馆)1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3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567个。通过中央、省级财政投入和整合各种资金,已建设达标的乡镇综合文化站1186个、达标率占82.7%,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985个、完成率90.6%;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省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村级覆盖率达95%;全省共建成农家书屋13994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工程中,为边境一线126个乡镇和1253个驿站配发了相关设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定了《云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各州市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明确了政府保障底线。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和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努力满足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把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和展演活动,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实施了“三馆一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文化惠民示范村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2017年,为88个贫困县所涉及的1490个行政村安排了文化活动设备购置资金2980万元。2016年、2017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工程为16个贫困县80个贫困乡镇160个数字文化驿站配发价值800万元的设施设备。2017年安排贫困地区免费开放补助资金10305.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717万元,省级资金1588.5万元。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2015年中央补助1750万元,2016年中央补助1920万元。成功打造了“大家乐”文化广场活动、抓饭直播(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建设者之歌”——云南省农民工文化节、民族民间歌舞乐、群众文化活动“彩云奖”、“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基层文化队伍得到加强。云南省用两年时间对全省1434个乡镇文化站长进行了一遍轮训;组织开展“三区”人才培训,培养基层文化工作者616人;2013年至2017年,与省残联合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174万元,选聘328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基本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达15天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