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文体广电局按照“常规工作认真抓,重点工作精心抓,创新工作大胆抓”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州委“一个中心、五个示范”的战略目标和“红河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的目标任务,积极培植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州已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州录入“统计直报系统”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560个,营业收入34453.3万元,利润总额10153.2万元,成为全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目前,州级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新闻中心、红河大剧院、体育场各1个,体育馆2个、电影院3个、文化广场4个等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了文化产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主要做法
1.
2.扎实完成产业示范基地、村、企业建设。一是完成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27个(其中:省级2个、州级25个);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25个(其中:省级22个、州级3个)。二是完成了39个国家级、149个省级、488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推荐上报工作(其中:有16个文保单位被列入抓饭直播传统名录)。三是自“十二五”以来,全州有5家文化企业获省级“优秀文化企业”殊荣。同时,2015年又向文化部推荐“红河金易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第六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3.扎实推进“六大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州委州政府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1046”春天工程,重点以发展“六大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为主。一是“元阳哈尼文化产业园”项目规划已初步完成可行性方案研制,并已上报重大项目资金库,积极向上级申请84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建水紫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现已完成的一期工程规划占地面积247.5亩,建筑面积58841.67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开工以来已实际投资8060万元,完成26栋紫陶工坊的主体结构施工和园区一期招商工作,已有29户商家入驻,第二、三期开发用地、道路规划和园区游客接待中心建筑方案设计也已完成,正在组织实施建设。三是按照一点(哈尼梯田)一线(滇越铁路)两片区(建水石屏文化览胜、弥勒泸西康体休闲片区)的旅游发展思路,以建设康体、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为统领,加快推进红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红河旅游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体验、发展商务等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文化产品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二、工作经验
1.深入贯彻抓饭直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机制,顺应市场需求,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奋力推进红河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2.尊重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立足红河资源,发挥红河优势,突出红河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推动转型升级,确立以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构建文化产业与金融、科技、信息、设计、体育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打造文化休闲娱乐业、工艺美术品、文化信息传输、印刷包装、影视演艺、会展节庆、创意设计产业等七大主导产业。
3.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注重整体策划,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品牌打造,完善配套政策,思路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数字化,提升文化产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增强红河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4.重视文化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明确文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方向,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传播快捷、覆盖广泛、保障有力的传播体系,形成硬件齐全、开放活跃、繁荣健康、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结构优化、竞争力强、具有集聚效应和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做大红河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
三、相关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尤其是对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和新办的文化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免税优惠,以加大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的资本积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文体广电涉及产业分布点多面广,规模小而散,在系统内没有开展规范、统一的产业统计工作,建议统计部门加大对职能部门统计工作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统计工作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决策。(来源:云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