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寒假以来,新疆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在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的情况下,采取预约、排队、保持距离、戴口罩等措施,有序接待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入馆实地参观。与此同时,各地博物馆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平台,在线送出“小小讲解员”“金牌解说线上讲解”“文物故事”“文物知识竞猜”“小讲堂”“迎新年 送祝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在家也能参加博物馆的相关活动。
线下参观有序
在克拉玛依展览(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引导参观群众保持距离、有序排队,查看预约记录、通讯大数据行程卡、健康码,测量体温后,观众才能进入馆内参观。
“我们制定的日接待规模不得超过150人。现在偶尔有小规模集中到来的观众,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保证馆内同时参观的人数在30人以下,符合瞬时流量不得超过日接待量20%的规定。”该馆宣教处处长李娜说,观众较多时,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批观众参观完第一个展厅后,放入下一批观众参观第一个展厅,待第二个展厅的观众离开后,再放第一个展厅的观众进入第二个展厅。
进入寒假以来,到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的观众周六、周日最多,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该馆每天最多只能接待200人。该馆陈列宣传科科长唐炜说:“按照规定,观众需要提前三天预约,在馆内参观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馆内同时参观的观众不得超过40人。”
据了解,为方便群众,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公布了服务电话,并针对老年人设置了绿色通道,解决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群体入馆参观的问题。新疆14个地州市以及部分县市的近70个博物馆(纪念馆)在寒假以及春节期间除固定休息日外都对外开放,各地均根据馆内容量限定了各自的日接待观众数量以及瞬时接待数量。
线上活动精彩
1月12日,克拉玛依展览(博物)馆后的一块空地上,市民蒋鑫辉站在那里久久仰望高达42米的贝乌40型钻机。这件文物似乎将退休的他带回曾经奋战过的石油大会战中。
当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为该文物制作讲解音频,该音频将投放到微信公众平台上,这也是为春节期间举办“金牌解说线上讲解”活动做准备。此外,馆内工作人员还在对“图说甲骨文”图文解说进行录制。
“通过我们制作的图文,让中小学生生动地了解甲骨文,一天认几个字,每天都有收获,这是我们为丰富中小学生在寒假里的文化生活所做的工作,节目马上就可以在线和学生们见面了。”李娜表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分馆林则徐纪念馆已发布通知,从1月28日开始启动“小小讲解员”活动。据该馆馆长胡江杰介绍,寒假期间他们还针对初中生推出了讲解“文物故事”等活动。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革命文物工作处负责人介绍,新疆各地博物馆线上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举办“小小讲解员”活动的博物馆还有吐鲁番博物馆、吉木乃县博物馆等;举办“金牌解说线上讲解”活动的博物馆有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展览(博物)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物馆、塔城地区博物馆等;举办“文物故事”活动的博物馆有呼图壁县博物馆、哈密市博物馆等;举办“文物知识竞猜”活动的博物馆有轮台县博物馆、焉耆县博物馆等。此外,各地博物馆还在春节前后推出“迎春节”“送祝福”“博物馆里闹元宵”等线上活动。
科技带来新体验
在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历史文化厅,丝绸之路互动体验系统颇受观众喜爱。该系统通过数字模块将阿克苏地区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等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3处遗产地,乌什喀特古城、阔纳齐兰古城等8处文物遗址进行全景还原,体验者可使用交互感知设备进行虚拟游览。
唐炜说,近年来,博物馆紧紧围绕“让文物活起来”,在文物数字化展示方面不断创新,建成了全疆博物馆首家数字化展厅,打造了龟兹石窟一比一复原场景、魔法换装、360度全息文物鉴赏、文物精粹墙、VR眼镜探古城等智慧化博物馆设施,让公众和文物“亲密接触”,大大提升了展览的互动性。
据了解,新疆有不少博物馆都在推进线上(云上)博物馆建设,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对州博物馆文物分期进行数字三维扫描,今年旅游旺季到来前,可以实现VR参观、360度展示文物以及文物的相关历史资料等。同时还在制作微课、微视频,今后可以借助现有的远程教育终端系统、电视电台及其他网络视频互动系统,对陈展内容、文物故事等进行传播。文物数字化工作将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更多新体验。(王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