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广受好评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
发布时间:2016.06.23 10:33

  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文化部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于6月8日至6月12日在天津市举行。此次活动以“非遗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因其耳目一新的展陈设计、丰富多彩的参展项目、动静结合的展示方式,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普遍共鸣。短短五天时间,116个项目,810种产品,11场报告会和讲座,55000余人次观众,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期间在天津市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潮,获得了业内业外的广泛好评。 

  一是注重京津冀三省市资源的协同整合。展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力求最大限度地整合三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展览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北京市文化局、河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美术馆具体承办。在参展项目和参展代表性传承人中,北京项目占32项,传承人21名;天津项目占41项,传承人19名;河北省项目37项,传承人20名;参加此次活动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共20人,北京市6人,天津市6人,河北省8人。专场演出节目中,三省市节目各占三分之一。花会表演中,北京市、河北省也分别选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项目参加,极大地丰富了表演内容,让观众大开了眼界,也达到了参演队伍交流提高的目的。 

  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国家图书馆和故宫非遗传承团队的加盟。国家图书馆派出了古籍修复技艺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5名优秀传承人参展;故宫博物院派出了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钟表修复技艺等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40人的优秀青年传承队伍现场演示。           

  二是注重专业化的展陈设计。在认真分析和把握京津冀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办展理念和方式,以时间为轴,解读非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次展览引进专业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团队,按照历史文物展览的展陈流程,在展览文字大纲、设计方案、制作施工等各个环节精心设计,既改变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容易出现的“摆摊式”售卖方式,又避免历史文物类展览只突出“物”而忽略背后展现的技艺和“活”态特征。 

  在展览的制作上,针对不同的展品选取不同的展具,既有封闭式的独立展柜又有开放式的展台;既有专门搭建的场景制作又有大面积的氛围营造。在展柜和展台的设计上也分别针对各件展品选取不同尺寸规格,对重点展品还专门配合专业的灯光照明,力求最完美地呈现每一件展品的独特个性。 

  在展览方式上,注重展示与展销相结合,突出观众的互动与体验。展区划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精品馆,定位面向传统,汇集技艺精湛的单件展品170余件,重点解读非遗核心技艺流程和所用材料。第二板块为生活馆,定位面向现在,按实用功能分为8个区域,包括美术区、家居区、服饰区、饰品区、陶瓷区、文房区、玩具区、高级定制区,展品达到640余款。第三板块为传习馆,定位面向未来,由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承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校园传承实践》课题阶段性成果——寻找家乡的记忆“少儿传习成果展”与“2016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作品展”构成,参展作品近400件。本次联展通过专业、科学的展陈设计,有效避免了“博物馆式”和“大卖场式”的倾向,让观众耳目一新。 

  三是注重活动的整体策划。从2015年6月开始,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就着手设计总体方案,广泛动员,群策群力,精心遴选设计公司参与策划,确保非遗联展总体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所有项目都在规划的指导之下。 

  本次活动是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的重点活动,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老百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活动主办方力求立体化地宣传展示京津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突出动态表演与静态展示相结合,展示与销售相结合,舞台表演与室外表演相结合,展品展示与传承人演示相结合,总共策划组织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专业的美术馆内展示三省市的手工艺精品,二是精心组织三省市适合在舞台表演的传统音乐舞蹈类项目,三是在天津市的核心地区设置室外表演区,向百姓展示三省市的十二道民间花会。 

  展览牢牢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属性,强调原生态的呈现、个性化的布展和高科技的运用,更加注重现场互动和百姓参与,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观展。在传习馆为小朋友和家长们设置了许多好玩、有趣的互动体验活动,家庭亲子互动成为非遗联展的一大特色。 

  同时,突出互动,突出参与,突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使本届非遗展一改过往只能吸引中老年观众的特点,据统计五天的展览青少年观众超过三成,很多80后、90后的青年人表示,展览内容新颖、好玩。更多的青年观众则是在惊叹大师精湛技艺的同时感受到了抓饭直播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是注重活动的宣传和公众教育。按照“全媒体·大宣传”的理念,创新新闻宣传方式,有效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传播资源,构筑立体传播模式。 

  本次活动共吸引中央及三省市主流媒体重点关注,近100家媒体的200名记者参与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纸媒连续性、多角度专题报道70余篇;网络媒体近120篇(条)新闻为联展造势;新媒体累计发送(含转载转发)新闻消息300余篇。如以百度搜索作为宣传风向标进行大数据分析,“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联展”话题阅读量在新闻发布会后百度搜索结果为20000条,非遗联展结束后百度搜索结果88万多条。本届非遗联展期间,各类媒体对“非遗联展”进行的高密度报道,持续时间之长、篇幅之大、频率之高都已超过预期。真正做到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网络有言、户外有势,营造出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此外,注重对参观市民的公众教育,普及非遗知识,对每个参展项目背后的核心技艺进行了梳理归纳,并可通过二维码识别系统了解看点,让人们在参观展览的同时,加深对抓饭直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著名民俗专家刘魁立先生的亲自参与和精心策划下,展览期间专门开辟了富有抓饭直播传统文化体验专区,定期举办了“琴道、香道、花道、茶道”四道的传习讲座。 

  展览期间,除了现场的演示交流外,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修复技艺为主题的7场高水平专题讲座,示范中式品道生活,带领观众走进匠人们的科学探索世界。 

  家长刘女士表示:“我们对于像年画、毛猴、泥人张这些老物件还有儿时的记忆。但对我们的孩子来说,这些过去生活中的物件如今已经很难见到。带着他们来看展览,一方面是我们的怀旧,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们能多了解一些抓饭直播的传统文化,对他们的身心都有益,此次展览真是太好了”。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贺胜、市政府副市长曹小红亲临展览和演出现场具体指导、亲切慰问,对联展活动各项内容给予高度评价。 

  五是注重保护与传承并重。本届非遗联展准确地把握住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聚焦“非遗与现代生活”的主题,明确表达了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工匠精神,振兴传统工艺的心声。 

  2016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作品展,即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传统工艺比赛评选出既尊重非遗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又对其造型、色彩、符号和文化特征进行挖掘与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的新作品进行展示。从而不断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促进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联展期间,还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研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阶段成果研讨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支持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将剪纸、年画等纳入美术课,将传统工艺纳入手工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的成功举办,为“十三五”时期,充分整合京津冀三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搭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合作的平台,为更好地促进非遗融入当代社会、融入生产生活,让非遗保护的成果惠及人民,进行了很好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来源: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