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市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仅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就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同时通过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以及农家书屋建设、送公益演出下乡、文艺骨干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把文化服务延伸到最基层,让文化惠民落在实处。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文化中心成了市民享受假日文化生活的热点地区,仅天津博物馆8天就接待观众近6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同时看到了8个专题展览,其中超过50%的展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陈卓不无感慨地说,博物馆能一次举办这么多展览、展出这么多展品,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录音:原来受到场地限制,一些文物常年没有跟观众见过面。 我们新博物馆面积增大,比老展厅翻了一倍,展出条件改观,包括展柜恒温恒湿,展柜防紫外线灯使用,展览高科技手法运用。所以我们展出文物数量增加了,共展出五千件,原来共展出两千三百多件,翻了一倍多。长假期间平均每天接待观众七到八千人次,比原来日常的翻了一倍。)
农家书屋工程是天津市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的重要惠民工程之一。从2008年开始启动以来,仅用3年时间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市3706个行政村全覆盖。西青区张家窝镇京福里社区是本市第一批农家书屋之一,王春花作为管理员在这里工作了4年。她告诉记者,从最初免费提供纸质图书、报刊,到近两年开始延伸服务,教农民掌握网络化、信息化的便利,农家书屋帮助农民享受到了城里人的文化生活。
(录音:我们现在有13290本图书,杂志是1800,我们京福里社区流动人口有2000多人常住人口有5791人,就是咱的藏书再多,也不能满足咱的需求量这么大,我们先教他们上网,再教他们在网上阅览,这样真是解决了咱们纸质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些年来,天津市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18个区县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市文广局副局长金永伟表示,全市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公益化、均等化、基本性、便利性为原则,构建起了高效实用、功能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录音:一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完善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二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三坚持改革创新,开展“千村百站”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免费培训农村基层文艺骨干3890多人,确保建好、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长效机制。)
请听编后话: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近年来,天津市日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犹如一条大动脉,为百姓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文化的养分。从现代化的文化中心到纸墨飘香的农家书屋,从送公益演出下乡到文艺骨干人才培养,文化的阳光正洒向津城各个角落。(来源:天津文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