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沿着山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行驶,公路边“因为一条路,改变一座城”的醒目标牌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一条路如何能改变一座城?
“这条旅游公路,对于陵川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走出大山的精神力量,更是走近‘诗和远方’的美好旅途。”山西省陵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秀军说。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盘亘在巍巍太行之间,是山西省从2018年起规划建设、串联全省太行村落和景观的旅游大通道。陵川段全长136.6公里,串联全县六大景区和100余处景点,途经7个乡镇,辐射130个行政村,惠及全县近10万人口。
近年来,晋城市和陵川县融合“公路+旅游”发展理念,形成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观,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文旅项目建设和运营之中,实现了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起点浙水村出发,颇具明清遗风的小山村和以石壁为墙壁桌椅的“自然书屋”令人称奇。“自然书屋”不仅是村民看书的好去处,也因其独特设计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来到村里“打卡”。浙水村党支部书记靳慧永说:“淡季村里每天都有游客,像‘五一’假期每天能达到两三万人,村停车场里停着从各地开来的车。”
这几年,村里先后建起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愁文化纪念馆、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村民经营起太行山土特产店、地方小吃店、民宿,生活好不惬意。
浙水村的下一站是古郊乡松庙村。这里过去是贫困村,之后抢抓旅游公路建设机遇,利用上接棋子山、下衔王莽岭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济,树立起“睡眠小镇·康养松庙”的品牌。“村里发展好了,守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民王安庆住在旅游公路边,他把自家的旧石板屋稍加改造成一座简易的小客栈,为过路游客提供食宿服务。村民武喜梅则借着康养产业发展势头,在过去种玉米的土地上种上了连翘、党参、黄芩等中草药,年收入翻番。
除了自己经营民宿和店铺,松庙村创新发展经营模式,规划建设的康养餐厅、康养民宿(木屋)、怡养休吧等一系列康养项目,都能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山高路远,产业单一,看不到前景”是西庄上村党支部书记王书强对村里过去留不下年轻人的原因分析。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自西向东穿村而过,西庄上村迎来了生机。
2021年,西庄上村利用荒山、荒地、废弃的宅基地,建起了采摘园、垂钓池,采取品牌加盟的方式,与民宿酒店品牌合作,着力发展康养产业。臭池塘变“致富水”、闲置房变“黄金屋”……如今,西庄上村沉睡的资源逐渐被唤醒,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万元。
再往前,行至锡崖沟挂壁公路,当代愚公的筑路故事给陵川县与“路”的缘分添上几分传奇色彩。1962年,不甘闭塞的锡崖沟人向大山宣战,历时30年,两代人在村西绝壁之上“抠”出一条长达7.5公里的“挂壁公路”,让“锡崖沟精神”闻名华夏。
到今天,这条历经艰辛开凿的挂壁公路已成为旅行观光的一部分。曾困守山中的锡崖沟人的后辈,借助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机遇,积极推动主导产业由农业向旅游业转型。据悉,锡崖沟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
一路风景一路歌,一路山河多壮阔。截至目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沿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各类经营主体突破2000家,民宿和农家乐发展至1500余家,各类从业人员1万余人,人均年增收2800元左右。
1962年秋,当时的陵川县委书记用绳子吊给锡崖沟的3000元钱和纸上大大的“修路!”二字,是锡崖沟的出路。近几年,陵川县又因“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而寻到新的出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晋城段前不久正式投入运营,连接起全程90%的脱贫地区、景区和特色农产品产区。目前,沿线739个行政村(社区)累计吸引900多万人观光旅游,5.5万人返乡就业、创业,直接带动7.6万劳动人口增收,间接受益近40万人。(郭志清 朱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