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山西灵丘: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来源:抓饭直播文化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23.10.25 09:21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提振、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着力夯实乡村文化基础,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扎实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文化惠民,和美县域显朝气 

  “杨庄过年听下关”是灵丘当地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说的是过去地处偏远的杨庄村人不知何时过年,爬到村前的山梁上,听到8里地外的下关村响起了鞭炮,才知道是过年了。

  “但那已经是过去了,现在足不出村就可以看戏、看电影、看文艺表演。”80岁的村民杨富余说。

  灵丘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秀权介绍,如今,全县11个乡镇已经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18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文化馆(站)服务群众13万余人次;图书馆服务读者6500余人次;博物馆、纪念馆年接待游客参观学习82.5万余人次。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县年平均完成‘送戏下乡’演出300场、‘送文艺下乡’30余场。”王秀权说。

  文化建设需要人才引领。灵丘县文化馆馆长郭文珊表示:“近几年,我们不断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仅去年一年就打造了乡村群众文艺队伍30支,培育了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8人、乡村文化带头人50人。”“文化人才带动+爱好者参与+政府部门和乡镇村支持”的多元文化服务体系,使该县实现了村村都有文艺队,随时都能舞、随时都能唱。

  平型关文化旅游节、趣味横生的农民运动会、喜庆的农民丰收节、车河有机论坛等文旅活动年年举行,2022年、2023年灵丘县又连续举办了全国“村晚”。门头水乡农耕文化季、花塔艺术节、赵北乡农耕文化季、黑龙河村乡村文化旅游节、福田灯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尽显灵丘的和美与朝气。

  文化富民,文旅产业放异彩 

  每逢周六或节假日,家住红石塄乡红石塄村的王春兰都会跟村里其他演出人员一起乘车赶往北泉村的荷塘舞台,参加北泉实景演出。王春兰说:“3年里,每一次登上舞台,我都感觉无比幸福。”

  北泉实景演出由百姓自己演自己,将本地历史及风俗编成一部实景剧,实景剧接地气、有张力,更富感染力。上北泉村党支部原书记郑海水介绍,每年5月至10月,周边县市,甚至河北省、北京市的观众也慕名前来观看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每年演出40余场,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拉动当地收入280万元,直接带动上北泉村、下北泉村60余户村民经营的饭店、民宿、摊位等户均增收8000元。

  近年来,灵丘县深入推进非遗进景区,大涧道情、红石塄秧歌、北水芦小曲等非遗演出和云彩灯、打铁花、舞龙舞狮等非遗技艺在全县各景区景点的演出得到游客的高度称赞。在灵丘旅游集散中心的“灵丘百工坊”里,游客总是络绎不绝。工艺铁壶制作、麦秸画、剪纸、草编等30多个手工艺品品种和300多件文创产品让游客大饱眼福,购买留念。

  “以前打工没处去,这几年不同了,咱自己给自己打工,既顾了家,也挣了钱。”50多岁的李秀兰从小喜欢草编,在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开始从事草编,一年能挣一两万元。

  灵丘县文旅公司经理冯建军说:“目前全县共有20多家公司(个体)从事文创项目的经营开发,文创产品都进入全县各个景点。今年,县里又打造了小寨村灵丘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张高铁壶、杨氏面塑技艺等非遗项目进驻,已产生了一定经济收益。”

  文化强民,乡村发展添引擎 

  10年前,武灵镇黑龙河村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村落,如今却成了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个明星村。“用文化凝聚民心,3支文化队伍的引领为村子的发展又装了新发动机。”村党支部书记刘忠孝如是总结经验。

  文化聚力在黑龙河村体现得十分感人。村民联手将村庄后的杂草地开辟成一处环境优美的小公园。村里举办第一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村民自觉地担负保洁、保安的职责。庆中秋、迎国庆,村里举办花甲老人亲情聚会,妇女们自告奋勇干后勤。

  文化催生文明与和谐。以传承发扬“尊老敬老友爱互助”传统美德的德贤爱心志愿服务队在灵丘大名鼎鼎。由该服务队在该县石家田乡石家田村和武灵镇大作村成立的“爱心小食堂”,解决了两个村子农村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吃饭难的问题,让老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美好。

  这几年在灵丘县,乡贤队和风细雨教化,全村邻里矛盾少了,不和谐的家庭少了;巾帼队“劝、带、帮”引领新风尚,远离陋习,村子文艺队伍壮大到了100多人,名气大振;党员队宣讲政策,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

  “灵丘县将持续性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打造乡村文明新风尚,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助力乡村振兴。”王秀权表示。(朱萌 马明清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