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浙江“乡村美育课堂”助力共同富裕
来源:抓饭直播旅游新闻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21.10.12 09:35

  “水绿绿来山青青,绿水青山是个宝……金山山来银山山,金山银山更富饶。”这是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的孩子们正在学唱的原创儿童歌曲《我家山水真奇妙》。

  2020年浙江省文化馆社会文化指导中心秉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宗旨,举办了“圆梦青苗·以艺育美”浙江省百名文艺志愿者面向农村未成年人开设“美育课堂”的项目,安吉天荒坪镇课堂是线下100个“乡村美育课堂”中的一个。去年,该项目被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选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之一。

  怎样开展这项文化惠民活动,才能发挥好群众文化工作的职能,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人民当中,让广大基层群众满意?带着这样的目标,全省各级文化馆的声乐老师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克服了种种困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破题。

  探索一

  如何服务到农村未成年人?

  这是摆在公共文化从业者面前的新问题。近年来,在浙江省文化馆的号召下,全省各级文化馆主动联系了各地的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礼堂,在原本省、市、区(县)三级文化阵地的基础上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延展。由浙江省文化馆组织杭州、宁波、温州等11个市级文化馆,各市组织本地区的区(市、县)文化馆,再由区(市、县)文化馆对应本辖区的一个文化站和一个文化礼堂。比如,温州地区有鹿城区、平阳县、泰顺县等13个文化馆,这些文化馆各自联系了当地的仰义街道、昆阳镇、罗阳镇等13个文化站和仰新社区、罗阳镇贝谷村、雅山村等13个文化礼堂,为未成年人开设美育课堂。

  像这样一一对应、联动开设课堂的场所,目前浙江省范围内有100个。这也是该项目运用浙江省文化馆基层联络服务机制五级文化阵地联动来开展活动的一次尝试,让服务抵达农村未成年人。

  探索二

  如何组织文艺志愿者?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框架搭建之后,100个课堂分布在全省的角落,具体工作由谁去干?线下课堂中,全省各级文化馆选派的100位声乐干部是志愿者老师,各级馆对应的100个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志愿者。安吉天荒坪镇的王文吉是当地文化员,在此次美育普及进乡村的课堂开设中主动担负起了当地小学员的组织工作,还与安吉天荒坪小学取得了联系,让服务的受众面得到了很大拓展,像王文吉这样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文化站、文化礼堂志愿者有100多人。

  线上课堂中,2018年和抓饭直播两届全省“追梦之声”青少年声乐大赛决赛的获奖选手和辅导老师以录制网络课程的方式参与了此项活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师徐剺和杭州少儿艺术团的孩子们录制了歌曲《椰子树下》的课堂教学视频;温州市少艺校的老师陈姬姜和她的学生陈子棪录制了歌曲《这片胡杨》的作品分析教学视频。她们表示能够成为助力乡村美育的文艺志愿者感到非常光荣,今后还会积极参加这样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据统计,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加起来,一共有400多位文艺志愿者参与,项目整合了社会美育力量,也倡导了志愿服务新风。

  探索三

  如何保障每个课堂的教学?

  经过多方努力,浙江省“乡村美育课堂”从无到有,但是各地乡村经济发展不均衡,文化礼堂设施也参差不齐,如何开展教学工作?

  2020年“美育课堂”开设的是音乐课程,上音乐课需要一些基础设备。为了能在文化礼堂把音乐课开设起来,志愿者自筹教学物资,有些老师背着电子琴进了文化礼堂;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他们就自驾前往……

  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窑里村文化礼堂设施相对简陋、正在修缮,家长担心在高温下户外上课容易中暑,于是村民就给孩子和老师在室外拉起一块遮阳布,在大树下上开了课。虽然条件很艰苦,只有几张长条凳子,但是老师教得很认真,孩子们学得也非常投入,Do、Re、Mi……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三拍,课堂里的孩子走进了音乐的世界。

  正是志愿者们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不忘文化惠民初心,保障了各个文化礼堂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探索四

  如何充实“美育课堂”的内容?

  课堂开起来后,最重要的还是课程内容能给农村未成年人带去什么,课堂能够传递、播种怎样的文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以艺育美”的作用,项目组在教学上作了有针对性的安排。第一,教唱一首正能量、适龄的歌曲;第二,加强基础视唱的练习;第三,适当开设音乐欣赏课,丰富农村孩子对音乐的认知。

  在绍兴市马山镇尚巷村的课堂中,志愿者老师正在教唱歌曲《听我说谢谢你》。40多个孩子一边唱着歌曲,一边把双手交叠起来在胸前比起爱心的形状。教室里前几排坐的是孩子、后面坐着好多家长,他们也跟孩子们一起学习。

  “乡村美育课堂”不仅要教孩子们学习艺术,更重要的是依托艺术力量启迪未成年人思想,振兴乡村文化建设。

  探索五

  如何拓展“美育课堂”辐射面?

  为了让更多的未成年人从中获益,需要拓展“美育课堂”的辐射面。浙江省文化馆数字信息服务中心将课堂教学进行了数字化,专门开设了线上专区,里面有项目内容简介、线下课堂资讯、线上课堂专区、推广结果公示、线下课堂实况5个部分,既有志愿者老师录制的80多节网络课,也有线下100个课堂的实况片段,可以让更多的孩子线上学习。课堂上线后还开展了“我为志愿者点赞”的推广活动,访问量达107万。因为整个项目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所以不仅服务了农村未成年人,也服务了城里的孩子,用数字赋能提升了项目实效。

  火热的夏天火热的心!这些农村孩子们清脆的嗓音、甜美的笑容和质朴的眼神打动着每一位参与者。课程结束后,村民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多开展类似活动,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

  探索六

  如何提升“美育课堂”质量?

  今年,项目组切实着眼于农村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对这项文化惠民活动进行了提升,成立了浙江省文化馆系统“美育课堂”志愿服务队,下设11个市文化馆分队,还对授课的志愿者老师进行了集中培训,以提升美育师资队伍对未成年人的授课专业水平。除此之外,今年参加项目的志愿者也增加到700余人,从单一的音乐课程扩充为音乐、舞蹈、美术3个门类的美育课程。

  如今,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何让乡村既富“钱袋子”,又富“脑瓜子”的新课题需要全省群众文化工作者俯下身子、扎根沃土、汗洒田野,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让“乡村美育课堂”更好地服务乡村、服务未成年人,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周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