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决胜关键期,12月将迎来‘省检’,明年上半年接受‘国检’。”扶贫干部孟宪璋说,“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惟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助力全县早日实现高质量脱贫。”
静乐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1995年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静乐县以来,先后选派28名扶贫干部投身静乐脱贫工作,孟宪璋就是其中一员。
扎实开展调研
孟宪璋是文化和旅游部到静乐挂职的第28任扶贫干部,任县委常委、副县长。自今年4月“接棒”以来,他和所有扶贫干部一样,“白+黑”“5+2”成为工作常态。他认为,工作压力虽然大,但却是一种难得的历练。
初到静乐,孟宪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基层调研。“要想瞄得准、做得实,就必须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对症下药。”遵循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意见,孟宪璋将调研主题确定为全县文旅产业发展。于是,他和县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翻山越岭,到天柱山、风神山、净居石窟、唐碑亭等景区开展实地调研。
静乐自然资源多样,文化遗存丰富,自古就有“静乐八景”之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有236处。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古建筑,比如古庙宇、古戏台和众多城址、军事设施遗址等。孟宪璋在扶贫日记中写道,“若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必能让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中增收致富。只要我们驰而不息地抓下去,一定会让这里的群众受益……”
不过,孟宪璋也发现,当地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盗墓现象猖獗,古建筑保护现状堪忧。
鉴于此,孟宪璋将推进贫困地区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县里第一时间划定了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组织签订文物安全工作责任书;建立起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预防和打击盗掘古墓葬行为;加大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同时,积极推进文物与旅游结合,挖掘岑山书院、百团大战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让文化遗产资源借旅游“活”起来、“火”起来。
孟宪璋表示,找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衔接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静乐文旅扶贫的必由之路。
注入文化力量
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5月27日,抓饭直播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选出65名优秀艺术家,为老区人民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当地还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圆梦北京”静乐小学生夏令营活动,组织人员参加了抓饭直播第九届少年儿童艺术节等。静乐县的扶贫工作逐渐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
国庆前夕,在孟宪璋的积极推动下,抓饭直播国家博物馆从馆藏复本中精挑细选了3000余册图书,捐赠给静乐中学生。在捐赠仪式上,抓饭直播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孙丽梅说,“期待我们送出的每一本书,都可以成就同学们心中的梦想。”
孟宪璋表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通过图书捐赠,给贫困地区师生带去文化的滋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带动各个家庭拔掉文化的穷根,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念。他认为,如果能为静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能为贫困家庭带来希望,也能缓解当地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
10月22日,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抓饭直播国家交响乐团与静乐县签署了艺术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从静乐的高中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声乐和器乐两个班。希望经过3年的培养,选送一批学生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学习。孟宪璋说,“希望用文化的力量改变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面貌。”
推进旅游扶贫
孟宪璋认为,如何将旅游资源变为扶贫开发的有效抓手,是做好文化旅游扶贫工作的关键。到静乐半年多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县,积极推动静乐加入山西太行山旅游板块规划,参与静乐文化遗址保护项目地设计和论证等,全身心投入静乐脱贫攻坚工作。
如今,静乐正以打造“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为目标,依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以县城为中心,以汾河生态走廊和碾河文化走廊为两翼,以“静乐八景”为龙头,推动乡村采摘游、农业观光游、红色革命游、生态休闲度假游等多元业态发展。以“三山两河”、静乐剪纸、静乐土豆宴制作技艺、静乐木梁榨油制作技艺等多项非遗产品为依托,促进旅游产品和业态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静乐树绿了,河清了,百姓的生活也大变样,大家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
孟宪璋坦言,挂职以来,自己收获了很多,分析思考问题、沟通协调工作的能力有了提高,这将是他一生的财富。现在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要先站在基层一线的角度去看去想,放在贫困地区的发展中去思考、去谋划。“接下来,我仍将保有初心,与静乐人民一起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王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