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黄河,探源文明”“跨越长城,边塞古风”“历史脊背,山水太行”,在这样的主题定位下,2020年我省将打造成“城景通、景景通”的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网络。近日,省政府公布《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设计技术指南(试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将包含主体系统、慢行系统、服务系统、景观系统和信息系统。三年之后,安全舒适、经济合理、技术可行、质量优良、生态环保、交旅融合的三大板块高质量精品旅游公路将成为山西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三大主题定位特色鲜明
黄河板块主题定位:踏访黄河,探源文明。忻州段突出黄河与长城交融的西口文化、晋西北民俗文化、现代水利文化;吕梁段突出黄河水运文化、古镇古村文化、黄土文化、红色文化;临汾段突出黄河地质文化、中华魂、根祖文化;运城段突出禹凿龙门、黄河古渡文化、中华文明起源及后土文化、忠义文化。长城板块主题定位:跨越长城,边塞古风。大同段突出民族融合文化、北魏文化、军事文化、古堡文化、晋北民俗文化;朔州段突出万里茶路、边贸文化、古堡文化、西口文化、边塞文化;忻州段突出关隘文化、古代军事文化、古堡文化。太行板块主题定位:历史脊背,山水太行。忻州段突出佛教文化、红色文化;阳泉段突出忠义文化、关隘文化、陉口文化;晋中段突出湖光山色、大寨精神、红色文化;长治段突出红色文化、太行精神、神话传说、上党文化;晋城段突出原始农耕与中草药文化、古堡文化、古村镇文化及太行精神。
三种类型兼具扶贫功能
旅游公路在路网中是以为游客和旅游车辆提供旅游交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支线公路,兼具扶贫功能。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分为主线、支线和连接线三种类型。主线是由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主通道组成;支线是通往三大旅游板块区域内A级及以上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连接线是连接三大旅游板块区域内其他非A级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旅游公路建设将实现全域旅游资源和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通过热点旅游资源片区的辐射效应,有效带动三大旅游板块沿线贫困地区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目的。
“零弃方、少借方”保护生态
我省提出,旅游公路规划应依托既有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布局,优先连接旅游价值高或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景点),实现“内联网,外联通”,形成“景景通,城景通”的快旅慢游的旅游公路网络体系。设计贯彻“环境友好、贴近自然,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倡导“零弃方、少借方”,避免高填深挖,尽量填挖平衡,对取弃土场进行生态恢复,边坡进行绿色防护,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旧路走廊,节约土地,保护基本农田。旅游公路利用现有公路改造时,不应为片面追求较高的线形指标而造成工程投资增加和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破坏。
因需依景设置慢行系统
三大旅游公路结合沿线景观特色,将设置慢行系统和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全方位的旅行需求。慢行系统遵循“服务游客、合理规划、因需依景”而设包括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与其景区(景点)内的驿站、服务区、房车营地、观景台等服务设施相连接。自行车道设置距离不应过长,一般不宜超过20km,宽度宜为2.0-3.5m,可设置必要的停靠港湾。视地形条件,自行车道与行车道布设宜分则分、宜合则合。自行车道、人行步道从起点开始,每隔1公里在路面上设置一处里程图案标识。
公路驿站房车营地功能服务
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将围绕三大旅游板块所处区域的文化主题定位,展现板块历史、人文和自然等特色。服务系统包括旅游服务区、公路驿站、房车营地、观景台等服务设施,具备住宿、餐饮、购物、休憩、应急救援、车辆维修、加油等基本功能。优先利用沿线现有服务区、养护区、停车区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宜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主线设置旅游服务区,设置间距原则上不小于50km。充分利用填挖平台和不可利用的旧路设置观景平台、驿站、房车营地及路侧宽容区。不宜设置大型桥梁和中长隧道,因地形受限确需设置的,需经多方案经济技术论证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