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2017上海艺术商圈”开启“艺术+商业”联动发展创新模式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5.03 10:35

  4月8日,“2017上海艺术商圈启动暨合作商业企业授牌仪式”在新落成的百联世纪购物中心举行,全市众多商业设施代表和艺术机构代表齐集一堂,共同见证“2017上海艺术商圈”拉开帷幕。来自黄浦、静安、浦东、长宁、虹口、杨浦、普陀、闵行等8个区的30家地标商业设施被确认为“2017上海艺术商圈合作商业企业”。今年全年,一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艺术项目将落户其中,为上海营造深厚的城市文化氛围、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增光添彩。

  一、会商旅文体联动促发展,社会主体踊跃参与

  “2017上海艺术商圈”项目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发起,携手上海市商务委共同在全市范围推进。该项目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优质文化艺术项目入驻全市商圈、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等业态,推动商业设施由传统模式向体验经济转型,同时打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底蕴及人文气息,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2016年年底,“上海艺术商圈”率先在黄浦区淮海路、南京东路商圈试点推出,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受到广大商家和市民的喜爱。在此基础上,今年初由市文广局、市商务委共同指导,全市各区文化和商务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全市70余家商业企业积极报名、70余家国有和民营的各类艺术主体踊跃加盟。经过认真筛选,一批包括展览、装置、演出、讲坛、手工体验等在内的形式丰富多样、品质一流、既凸显传统文化内涵又富含时髦都市元素的艺术项目,将进入上海中心、豫园、新天地、K11等30家地标型商业设施,艺术与商业实现成功牵手。

  二、一店一方案,每个商圈都有绝活

  商圈艺术是什么?通过对全市众多商业设施的认真走访、听取诉求,主办方明确,商圈艺术绝不仅仅是把剧场和美术馆中的演出、展览进行照搬,而要充分考虑到流动性强的观赏特点、结合商业设施的特殊布局、每家商场的不同客群,在呈现上、互动上、体验上、时间上进行充分的设计。

  针对30家商业设施在客群定位、区域特点、品牌风格上各不相同,并由此带来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主办方推出“一店一方案”的个性化配置,使人们可以在不同商圈感受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在逛街休闲中充分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果实;最终引导上海的商场、商街成为广大市民的“会客室”、“生活区”和“艺术厅”。

  “商业+文化”的模式不仅带动消费供给、行业联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开创并推动一种适应我国经济文化环境的“艺术主题业态”;同时,文化普及获得新渠道,多方位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艺术兴趣,使市民自觉成为精神文明的关照者与参与者。

  三、文化融合商业发展,铸造国际大都市景观

  在巴黎、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商业与艺术的交融业已形成独特的都市风景,繁华商圈都有艺术家和艺术机构驻足。在上海,文化与商业的交融更促成了“海派文化”的形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从数量领衔全国的出版社、影剧院,到不断崛起的海派京剧和文学,都源于繁荣的商业文明与其背后深刻的精神需求。而今天,创新的“文商结合”新模式,不仅是经济成长与文化发展的交点,也是上海形成独特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经验的摸索。正是在传承流变中不断探索新的融合模式,上海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城市特征和精神风貌。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上海市民对文化艺术等新兴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为鼓励“文商联动”,上海做过多次尝试。2013年政府试水“环球港公共文化空间”项目,成功打造商圈公共文化的首个示范点;“2014奔牛?上海大型城市公共艺术展”推进新型城市艺术,商业空间进一步释放的同时也激活了文化生态;2016年,上海出台《上海市促进新消费发展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的行动计划》,提出依托商业地标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优势,鼓励一批展览、演出、节庆等文化项目与商圈、商街、商场联手,形成一批品牌化文商联动项目。而从规模、质量、密集程度,以及丰富性、持续性、互动性来看,“2017上海艺术商圈”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一流的城市一流的经济,一流的城市一流的文化。”上海艺术商圈不仅体现出全市“会商旅文体联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城市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也是海派文化丰沛蕴藉的再现——艺术不再是装饰,而是都市文化的核心。(来源: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