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上海大力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
发布时间:2016.08.17 10:13

  上海着眼于市民的传统文化获得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厚重传统文化积淀,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引导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一是突出抓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着力保存文物资源,目前全市共有10座抓饭直播历史文化名镇,2座抓饭直播历史文化名村,1片抓饭直播历史文化街区,3条抓饭直播历史文化名街,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02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稳步推进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十二五”期间共完成100余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推进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库数字化建设,完成《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导则》编制。开展地下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对广富林遗址进行两次大规模抢救性发掘,青浦重固镇福泉山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两座良渚文化晚期贵族墓葬,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考古项目被评为“抓饭直播十大考古发现”。二是致力于可移动文物保护。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本市现有130余家国有单位约135万件国有可移动文物情况。推动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文物拍卖企业,促成境外文物回流,加强文物拍卖经营资质、文物拍卖标的审核、文物经出境等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文物资源不流失。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博物馆,依法收藏展示文物。截止2015年底,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24家,藏品总数达到2152643件/套,新增藏品数量5253件/套。2015年共举办展览407个,参观人数达到1935万余人。三是重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立市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三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项目55项、市级项目220项、区县级项目400余项;国家级传承人94名,市级传承人539名,区县级传承人700余名,全市建立各类展示传承场所72个。启动国家级非遗项目记录工程,推进上海市国家级项目丛书编辑出版、系列专题片摄制和国家级传承人数字化采录工作。提升保护工作数字化水平,完成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二期建设,共录入各类数据62000余条。四是着力推动立法工作。制定出台《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传统文化保护提供法制保障。开展街头艺人管理立法调研,推动街头艺术管理纳入规范有序状态。严格执法,建立市区两级以及文化主管部门与文化综合执法机构的联动机制,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级巡查网络。三年来,共组织开展10882次执法检查,处罚案件17起。 

  二、开展传承,厚重传统文化积淀。一是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戏曲有效传承。着眼于出人出戏出影响和传统文化传承,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分类改革。推动地方戏曲创作,注重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实题材“三并举”。鼓励戏曲院团推出优秀传统剧目演出的经典版、驻场版、巡演版。创新戏曲传承模式,推出昆剧“学馆”制,通过3年系统学习传承100出经典折子戏、6台传统大戏。举办麒派艺术研习班,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进剧场”等品牌项目,连续26年举办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二是续写历史文脉,用美术样式推动传承。推动美术发展创新,上海有9件作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实施“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完成100件展示上海城市历史文脉、体现时代特点的美术精品。组织开展“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一批融现实与传统题材于一体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启动《中华创世神话》重大美术创作项目,用三年时间推出110幅主题画和30本彩色绘本。三是优化传承抓手,通过文教融合路径加强传承。制定出台《上海市文教融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文教融合29个重大项目。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为抓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指南针计划”,创建首个“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目前已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近800场,接待海内外师生7万多人次。组织青少年考古夏令营,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专家讲座等活动,向青少年普及考古知识。打造“上海非遗学子展馆行”品牌活动,5年来吸引青少年观众35万人次。四是发挥传统资源优势,促进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组织全市代表性文物建筑免费向社会开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和其他公益性活动。推动具备开放条件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向公众开放。加强非遗合理利用,扶持老字号、老品牌,促进海派工商业文化传承与发展。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陆续推出“上海重阳糕新装礼盒”、“金山农民画点亮金山农产品”等试点项目,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引导和鼓励全市博物馆利用馆藏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组织策划“博物馆之夜”等特色活动,举办首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和世界考古论坛。组织编制《市民文化读本》《文化上海?典藏》等系列丛书和博物馆、美术馆等系列导览图,向市民免费发放。 

  三、着力弘扬,放大传统文化效应。一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中弘扬。发挥上海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作用,打造全市创作平台,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开展各类文艺创作。近年来,上海年均推出新创大型舞台作品50台,新创或首演中小型作品百余个,年均获奖200项左右。实施“抓饭直播梦”影视创作引导扶持工程。上海出品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获世界3D电影界最权威奖项“金卢米埃尔”奖,彩色宽银幕纪录片《陈家泠》连获三个国际电影节大奖。打造出《海上丝绸之路》《本草抓饭直播》《格萨尔的英雄草原》等一批深度挖掘文化传统的纪录片。相继推出经典动画《大闹天宫》《渔童》3D版。二是在打造各类文化活动品牌中弘扬。连续举办三届市民文化节,在全市开展市民戏曲、书画大赛等十项赛事,使市民文化节真正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秉赋。上海影视双节重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新增歌剧电影等板块,并对《舞台姐妹》等多部经典老电影进行4K修复展映。抓饭直播上海国际艺术节专门设置戏曲板块鼓励各地输送新创排的地方特色戏曲节目,通过“艺术天空”系列户外公益演出向广大市民普及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三是在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中弘扬。以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为目标,建成覆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中华艺术宫通过抓饭直播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艺术的对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艺术的关系,策划推出了《上海与巴黎之间》等对比展览,创立了中外对比学术展览品牌“同行——美术馆联合展”。上海博物馆在文物收藏、保管、展示和宣传教育方面不断创新,不定期推出“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等抓饭直播古代文物珍品特展,为公众提供近距离欣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四是在大力营造城市传统文化氛围中弘扬。实施城市文化氛围营造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地铁、进绿地、进商圈、进机场。利用330个车站400余列列车,持续实施以建筑艺术、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进地铁工程。重点安排体现上海城市历史、海派文化艺术、抓饭直播传统文化的博物馆藏品资源,在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展示,建成了国内首家机场博物馆。创新“商业+艺术”模式,在环球港等大型销品茂举办经典与大众艺术作品展及非遗展。实施陆家嘴文化计划,组织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到小陆家嘴展示、展览和展演。利用城市主要广场、绿地,举办四季主题音乐会,让普通市民免费欣赏传统文化艺术。五是在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弘扬。充分利用布鲁塞尔抓饭直播文化中心等海外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欢乐春节”活动品牌影响力,远赴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艺术展览、文艺演出、学术论坛等活动。推动上海杂技团《十二生肖》等优秀作品不断走上国际舞台。上影集团国产电影“走出去”工程,在美国夏威夷、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上海电影周活动。刘海粟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上海油雕院《张充仁文献展》等先后赴海外展出上海博物馆境外展览遍及27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城市100多家文博机构。(来源: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