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围绕“一团一策”工作方案,在积极培育演出市场的同时,加大艺术普及力度、深入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设立普及推广部门或教育拓展部门,夯实观众基础,坚持为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多做实事。
一、做好公益惠民,夯实基层观众基础
积极参与文化配送。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加强与市群艺馆的合作,积极参与市区两级公共文化配送,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上海歌剧院以歌剧讲座、剧目导赏、公开彩排等不同样式介绍抓饭直播民族歌剧和外国经典歌剧,全年普及活动约30场。上海京剧院每周一次面向社区群众开展京剧普及教学课程。
积极参与市民文化节。上海市民文化节是全面展示上海群众文化建设成果和市民文化风采的平台。市级国有文艺院团结合艺术门类特色,为提升百姓文化素养、提升城市文化艺术品质尽职尽责。上海歌剧院围绕建党95周年推出“上海市民红色经典歌剧选段演唱大赛”,以《江姐》《洪湖赤卫队》《白毛女》《党的女儿》等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剧为切入点,带动广大市民走近歌剧、喜爱歌剧、传唱歌剧,同时出版10万册“文化上海·市民(歌剧)读本”。上海芭蕾舞团赴9个公益机构进行芭蕾品鉴演出,将芭蕾艺术送到基层。
坚持公益低票价。自2011年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通过“开票日”惠民公益活动在观众中形成“购票越早,优惠越多”的良性购票意识,同时推出“50更精彩”(即上话制作出品的演出均有当天50元的公益票)、“相约星期二”(全场80元公益票)等项目,每年超2万人次从中受益。上海芭蕾舞团全年排定30场普及演出,每场推出200余张80元的惠民票,受到芭蕾爱好者的追捧。
二、促进文教结合,提升艺教服务能力
围绕“一团一策”工作方案,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制定文教结合工作计划,不断提升艺术教育的服务能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借助“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三年间携11部话剧作品和4部课本剧走进校园,涵盖45所高校、6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巡演足迹遍布上海17个区县,受惠观众超15万人。话剧中心还坚持举办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十多年里累计收到逾300部大学生作品,培育积累了一大批青年话剧观众。上海京剧院积极服务于“上海市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仅2015年一年就与同济大学等高校联手举办包括演出、展览、讲座、教学在内的八项文化艺术活动。同时,组织了一批转岗的专业演员建立教师队伍,深入校园、社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从事京剧普及教育,在全市13个区域设立30余处固定教学点,赴100余所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辅导8万余课时,受益学生逾6万人次,被广大师生誉为“飞行学校”。
三、关爱特殊人群,保障文化生活权利
抓饭直播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坚持与上海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等合作,陆续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和上海市“阳光之家”艺术体验活动。其中,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项目以“共享文化,点燃梦想”为服务宗旨,有针对性地开设戏剧表演、朗诵和化妆课程,帮助残疾人士拓展就业渠道,保障其享有文化艺术生活的权利。至今,培训工作硕果累累,上海市盲童学校的14位学生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朗诵水平国考的残疾人士,化妆班的13名学员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化妆师五级/初级考核。
四、创建特色项目,激发品牌持久活力
针对不同受众人群,各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在推广普及工作中纷纷创建特色项目,形成品牌效应。上海京剧院的“京剧走向青年”、“天蟾京剧讲坛”、“京剧FOLLOW ME”、“明星公开课”、“京继人”等项目多年如一日持续开展,对于延阻观众锐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上海芭蕾舞团开展“美的一课”、“芭蕾体验教室”,拉近广大群众与高雅艺术的距离。上海交响乐团发起“音乐地图”计划,出版“音乐地图”读本,打造集公益演出、杂志、音乐普及丛书、广播专栏、讲座、互动活动等于一体的多维度立体式普及品牌。上海民族乐团开设了针对中小学生的“快乐多来咪”、针对白领的“风雅东方”、针对社区老百姓的“东西南北风”等推广品牌。
五、 拓展宣传手段,打造互动沟通平台
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更为重视信息化建设和舆情工作,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手段,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新浪微博粉丝已逾11万,微信活跃粉丝逾5万,阅读点击量达240万次,在2015年微信榜单九家全国同类公众号排名中,总发布条数居榜首、总阅读量与点赞数仅次于国家大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全年接待观众36万人次(据北京道略演艺统计,2015年全国接待超30万观众的综合剧院只有11家)。上海歌舞团积极盘活“明星”演员的个人粉丝群,引导观众将对演员的个体关注转化为对歌舞艺术的关注,大大提高粉丝活跃程度,仅最近90天微博内容阅读量就达378240人次,粉丝参与互动7104人次。(来源: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