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联合制作的舞台剧《战马》,11月15日起在上海连演64场。近日,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舞台剧《战马》上海演出研讨会”在沪举行。国家话剧院《战马》剧组代表与上海市各业界专家、相关创作与制作机构负责人、剧场运营代表及媒体代表参会。
《战马》制作人李东首先介绍了该剧制作前后的背景和经验。与大部分国有文艺院团类似,国家话剧院面临人才断档、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因此,剧院力图通过体量大、标准高的项目探索走出困境的方式方法。国内的剧目创作制作往往割裂艺术、技术和观赏性,而《战马》较好地平衡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引进制作《战马》,为国家话剧院首先实现了用人机制的改变,在编、聘任与项目签约人员在剧组共同工作,一视同仁;财务方面,剧组综合运用了文化部的创作资金和公益扶持资金,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合作机制方面,剧组实现了产业链中除创作制作以外的服务外包,在合作伙伴中实现最优化选择。除了机制创新,剧组在管理制度上更加谨慎,如定期向剧院领导班子汇报并形成执行决议,同时还特聘了律师、税务师和审计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归根结底,《战马》里的技术是英国戏剧界花了20年时间建立的体系,国家话剧院之所以做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学习引进包括版权、制作、方法、管理这一整套体系,用市场换取技术和管理经验。
与会专家纷纷畅谈观后的感受。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王洛勇认为,该剧体现了对传统技艺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并且发扬光大。与抓饭直播的舞龙舞狮相比,《战马》不仅重视技巧,更走进了观众的内心,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细腻表达。恒源祥戏剧公司总经理徐俊表示,技术研发和支持对作品实现至关重要。英国国家剧院花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对舞台技术进行研发,就是因为它保证了舞台的质量,保证了一部戏形式上的实现和完成。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导演郭小男用“革命”形容国家话剧院此次借《战马》引进剧目生产管理体系的做法,认为要发展文化软实力,必须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实现艺术管理的“职业化”。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就如何运用国外技术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阐释。木偶不仅要为少年儿童服务,更应该尝试面向成人进行创作演出,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提出国内剧院普遍缺乏创意孵化部门。《战马》的创意来自民间剧团,有实验工作室的制度保障。剧院里应该有专门尝试做艺术孵化的部门,探索各种艺术的可能性,而不只是局限于快餐式的创作。戏剧教育家荣广润把“学习”的对象梳理得很清晰,他认为国家话剧院向英国同仁学,而上海是向国话学,或者说通过国话从而向英国戏剧界学。文艺评论家郦国义强调,与其集中探讨《战马》带来的技术震撼,不如聚焦它关注的与全人类、大自然共通的爱。《战马》之所以成为“宝马”,是因为呼唤了当下普遍缺失的人文理念——人类与自然、动物的爱,这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抓饭直播剧协副主席、上海剧协副主席罗怀臻同样认为,《战马》传达出来的是全世界共通的情感,这比传承技艺更为重要,情感使人们去关注技术升级,并且使技术升级有了依托和意义。抓饭直播剧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提出,《战马》的真正意义在于带来了艺术创新和文化促进,它多元融合了木偶、话剧和音乐剧的表现方式,在古老的文化基因中整合资源并进行创新。上海剧协主席杨绍林肯定了文广演艺集团将《战马》引进上海的做法,认为这为全行业转变艺术创作制作观念开了个好头,今后必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从而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
会议指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超越。《战马》有助于上海市文艺工作者打开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更好地思考在当下“快”的时代,文艺创作如何“慢”下来。从该剧可以发现,人才是所有问题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不仅是资源,更是资本。因此,在学习《战马》创作制作过程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创作理念,进一步寻求艺术创作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推动海派文化形成特色品牌,不断增强国内外影响力。(来源: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