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上海多举措推动市民文化建设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
发布时间:2015.09.14 09:45

  近年来,上海借鉴世界城市市民文化建设的经验,以核心价值观构建、文化民生改善、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氛围营造等为重点,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推动上海市民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致力于市民核心价值观构建。一是舆论先导。把舆论宣传作为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手段,推动组建上海公益媒体群,推动主流媒体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艺术熏陶。整合全市创作力量,推动创作一批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艺作品,培育一批弘扬和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新型艺术品种、艺术项目和艺术园区。三是服务引领。加速建设上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确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上海标准和规范,努力形成具有核心价值观核心效应的上海供给品牌,在城市文化氛围营造中形成核心价值观内涵无处不在、无处不见的氛围。四是传统灌输。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功能,开展体现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编制《市民文化读本》。五是活动感染。继续举办好市民文化节,挖掘全市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利用抓饭直播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等节庆时机,大力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与正效应释放。六是市场渗透。继续加强文化市场政策法规建设,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提供法律支持,在八大文化产业的产品生产中,重点扶持和推动对体现核心价值观内容产品的生产与政策扶持,注重发挥各类文化发展基金、专项经费在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牵引和保障作用。七是机制撬动。建立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考核与文化工作考核同步计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机制等十项机制。 

  二、致力于文化民生改善。着眼于市民文化建设的文化民生导向,聚焦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公共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文博文化四大重点领域,为市民办了一批文化实事:一是建成了中华艺术宫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持续推动全市公共文化场所为市民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全市现有文、图、美、博等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613家,居(村)民综合文化活动室5245个,可容纳200至1500人广场百余个。二是创新面向青年学生群体的服务方式,在中华艺术宫等全市设施中开辟第二课堂,面向全市学生开展文化艺术教育;组织全市15家非遗主题展馆,推出上海学子非遗展馆行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利用上海博物馆等全市文博资源,实施“文博课时”计划、“指南针”计划;在全市14家剧场推出在校大学生进剧场项目、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依托全市172个展馆开展大学生独立影像等放映活动。三是为市民编印了文化遗产、剧场、影院等数十种“文化上海”系列导览图和每月《上海城市文化艺术手册》在全市各公共文化服务窗口免费发放,启动“文化上海”系列出版计划。四是整合东方配送资源,完善和优化了面向市民的“1+17”三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网络,年受益近6000万人次。五是打造具有市民文化元素的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电视节等重大品牌,创新举办了社会举手参加、市民广泛参与的市民文化节。新一届的国际电影节,以关注亚洲、关注华语、关注新人为定位,以民生办节、开门办节、内容办节、品质办节、融合办节和社会办节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同时,制定出台了设立每年2亿元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等7项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政策。六是注重有利于市民就近、便捷、均衡享受公共文化活动的15分钟文化圈的布局与打造,实施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覆盖。在全市10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置旅游信息点、建设36家百姓健身房、开展26家社区创新屋设计;利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开展青少年暑期文化活动6600余项。七是创新构建面向全市市民的三级文广行政事务平台,实施文广影视服务向社区延伸工程,被市政府列入重点工作推进。八是引进迪斯尼、梦工厂、佳士得、格莱美等一批全球市民文化品牌项目。重点推动影视、娱乐、动漫、新媒体等8大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文化消费主体和文化消费品种。九是设立了一批惠及市民的文化发展基金,推动实施了一批优惠票价等惠民措施。2012年以来,推动100元以下逾百万张低价票让市民走进剧场,每年有近400场低价票演出和公益演出进入社区、学校。 

  三、致力于推动市民文化融合发展。适应全球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趋势,加快上海文化融合步伐,重点推动了文化与科技、教育、旅游、金融、商业、贸易等10方面融合。把提升市民文化品质作为融合取向,依托科技手段,在嘉定、闸北组织了“一朵云”和“四个下一代”试点,开展了文化与科技融合调研。立足提升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文化素养融合,着力推动文化与教育融合,与市教委共同制订了《关于推进文教结合工作的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文化融合项目29个;借助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资源开展人才培训,三年为上海培训公共文化人才一万名。注重在丰富市民的旅游文化生活上融合,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制订了《上海文化与旅游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文化服务信息进宾馆、进景点、进机场、进地铁、进公交工程,推出了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在增强商业体中文化内涵方面融合,支持商业航母环球港将1万平方米空间用于非遗等公共文化项目,日均吸纳观众5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商圈的文化品质。在文金、文贸等融合中,也都将市民文化放在融合的天平上考量,与上海8家银行签署了百亿授信框架协议,全年共为8家影视公司提供超过5亿元授信,实际发放贷款3.8亿元,东方惠金为5家影视公司提供担保2750万元。融合不仅拓展了市民文化空间,而且可让市民享受到更多文化融合成果。 

  四、致力于市民文化氛围的营造。城市需要文化,文化需要氛围。上海从2012年开始实施文化氛围营造战略,市政府列入重点工作推进,制定了《关于上海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三年行动计划》及10个分计划,联手区县、动员社会、依靠群众,分10类、100余个项目在全市同步实施剧场、影院、影像、广场、地铁、商圈、集市、街头、机场、市民文化十进工程。在营造氛围中,重点创办了上海市民文化节。首届市民文化节开幕活动及10项赛事均放在社区举行,吸引了市民参与,整个活动场次达4.9万场,参与人次超过2900万,催生了百支优秀市民舞蹈团、百名市民小画家、百个优秀市民音乐家庭等“10个100”的市民文化成果,全市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首次实现满载运行,并全部延长开放至21:30。同时还推出了千门市民艺术教育课件,举办了百强巡展巡演。2014年举办了第二届,办节目标是“百强成果展示,服务资源配送,艺术教育普及,阅读氛围营造”,以全市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要活动场地举办百强成果巡展巡演,推出千场社区艺术教育课,围绕“听、说、读、写”举办市民演奏、市民演说、市民阅读、市民写作四项全市性赛事,并评选出百支优秀市民乐队、百名优秀市民演说家、百个优秀市民阅读家庭等一批成果推出社区电影节、世界名校大联欢、陆家嘴白领金融文化节等一批新项目。2015年,以文化与生活的美妙互动为主题,举办第三届,主要活动有市民合唱、市民手工艺、中华语言文字、中华戏曲演唱等。此外,立足于世界城市视角,推动实施上海城市文化内涵拓展、品质提升、功能完善、样式创新、消费发达、成果普惠六大市民文化发展战略,上海作为全国一流、亚洲知名、国际影响的世界城市市民文化资源更为集约、内涵更为丰富、样式更为多元、体验更为人文。(来源: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