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历来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着眼于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让更多群体享受均等化服务,山东省近年来聚焦乡村青少年,推进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在乡村扎实落地,为孩子们打造家门口的阅读空间。
“放学先跟同学去书房”
今年春节,淄博市沂源县桑家峪村的乡村书房成了村中热门话题。从外地回乡过年的村民,形容书房是“一个惊喜”。
在乡村,一些家长因为务工等原因,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少,导致有的孩子“与手机交朋友”,甚至有的还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以前是进门放下书包拿手机,吃着饭也要看一会儿。现在放学不回家,先跟同学去书房。”村民王素清说,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是乡村书房的受益者,每天都跟同学在书房看书、听讲座,书房就像他们的新乐园。
2023年,沂源县图书馆帮助桑家峪村建成乡村书房,作为县图书馆的村级分馆,定期邀请业内名家来讲座,每年还至少开展4场阅读推广活动,为当地孩子提供一个拓展视野的场所。书房采用“属地+业务”双重管理模式,县图书馆负责开展业务工作,具体管理和使用权限交给村里。
山东省淄博市、潍坊市、临沂市等地先行先试,推动公共图书馆资源下沉基层,鼓励镇村建设图书馆分馆,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吸引孩子们走进来、沉下心。山东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更是发挥牵头作用,与16地市图书馆确定研究课题,近几年坚持探索镇村建设图书馆分馆的有效模式。
把乡村阅读作为振兴招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州市图书馆持续开展“送书为人民 阅读零距离”活动,将图书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企业、学校,采购流动图书服务车,让乡村孩子能够“不出村庄看遍世界”。
“经过几年探索,‘爱心书包’项目更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青州市图书馆馆长傅萍介绍,“爱心书包”在精准调研基础上,让乡村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青州市图书馆再安排专门物流人员进行定期配送。有时,一个村庄能配送书籍近200册。送书车开进村,也产生阅读的示范带动作用,一些没借书的学生家长,会鼓励孩子报上书目,形成了“村邻竞相读书”的良好氛围。
山东多年来重视乡村阅读工作,将其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招牌,想方设法推动城市文化资源下沉乡村。同时,山东将镇村一级阅读空间作为重要的美育阵地,引导孩子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从传统文化经典故事的解读,到当下网络热门话题的讨论,再到孩子们今后的职业理想规划……3月24日,烟台市牟平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策划下个季度的阅读推广进乡村活动内容。
牟平区图书馆馆长矫忠亭说,以乡村孩子们为重点服务群体,牟平区图书馆年均开展活动超200场。除了在区图书馆举办的大型活动,牟平区也注重将推广活动安排在乡村举办。2023年以来,文化街道快活岭社区、王格庄镇宋家村、龙泉镇北台村等地陆续组织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很受孩子们欢迎。
营建基层服务“立体空间”
镇村图书馆要吸引孩子,必须有丰富的内容。除了送去阅读推广活动和上千册书籍,山东多地注重将图书馆分馆建设成为“立体空间”——不仅能读书,还能玩游戏、体验非遗,甚至作业也有专人辅导。
青州市邵庄镇王家辇村的村级图书馆,如今变身村庄的民俗文化景点。到王家辇村自驾游的游客,经常会被这家图书馆吸引。里边不仅能席地而坐看书,有纯天然土特产美食销售,还有打扮一新正在直播卖货的村民,可谓“红火日子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在聊城市高唐县,“田园夜读”已经成为全县百姓都知道的文化品牌。高唐县图书馆把村民的阅读阵地搬出村级图书馆,搬到村街的广场上。春天气温升高之后,直至秋天,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连同志愿者,定期走进高唐县各个行政村,让孩子们登上舞台讲述自己读书的故事和感悟。
2022年5月至今,高唐县图书馆累计走进12个乡镇,开展“田园夜读”活动近400场,吸引1.3万名青少年参与线下故事分享。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也针对村级图书馆的打造提出明确标准。比如,要求乡村书房应合理布局、设置党史书架、置入传统节庆及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内容,符合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方便图书开架借阅,满足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相结合、文献资源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需求,还要求空间布局应功能齐全、分区明显,青少年阅读区应相对集中、独立等。(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