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济宁:运河盛景
来源:抓饭直播文化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23.07.26 09:05

  季夏万物繁茂。在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院内,青华洞前,一排修竹拔节向上,微风吹过,绿影婆娑。推开暗红色的大门,一座碑亭和石刻映入眼帘,斑驳的碑刻上写道:“钦命总督河道提督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之锡熏沐拜撰”等,佐证了河道总督衙门在济宁的史实。

  拂开石碑尘埃,追寻历史脉络,济宁因济水得名,因运河而兴,如今又绽放出新时代的闪耀光彩。

  拾级而上,登上诗仙李白吟诗畅饮的太白楼,向南望去,古运河潺潺流淌着。两岸建筑,远处充满沧桑的东大寺、人流不息的竹竿巷,透露着古运河往日的印迹。太白楼西南角,玉堂酱园门庭若市,“京省驰名 味压江南”的牌匾格外显眼,清朝慈禧太后品尝玉堂酱菜的故事广为流传。一碟酱菜一碗粥,是济宁人早餐的绝配。亦甜亦咸,此种饮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缩影。

  京杭运河贯穿济宁全境后,济宁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驿站。济宁段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只络绎不绝,昼夜不息,商贾、士子、民夫会聚于此,带来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济宁外来商贾有上万家,南方物资中转北上,北方货物集聚南下,运河两岸白帆飘扬,“百货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

  因济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的繁荣,元、明、清三朝运河最高漕运督理的行政机构与军事机构均设立在济宁,济宁有“七十二衙门”之称。明代名臣潘季驯和清代名臣林则徐都曾在河道总督衙任职。翻开大运河悠久厚重的书卷,济宁正式设立治运司运最高行政机构的时长达619年,即便从明代设置河道总督衙门算起,也长达491年,济宁古运河繁荣程度可见一斑。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庆生说:“河道总督衙门是抓饭直播运河之都的根本标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华灯初上,灯火阑珊。古运河上桨声灯影,游人如织。运河南岸,运河记忆街区内,非遗展示、运河美食、风俗展演成为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任城区持续打造“运河记忆”项目。古运河沿岸文化资源丰富,涵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天井闸,以及老运河原生古迹、古街、古树等,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3.2公顷。

  “运河记忆”项目旨在实施一批有任城印迹、历史记忆、时尚元素的文旅项目,形成“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生动景象。通过精心布局和建设,使其成为民俗风情集萃地、特色旅游承载地、城市休闲目的地和展现济宁“运河之都”的文化会客厅。

  济宁市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制定了《关于贯彻实施〈山东省大运河遗产济宁段保护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保护规划》《济宁市城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规划》等,建设了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持续推进活态展示工程,对济宁段古运河河道本体、水工设施以及沿线文物古迹遗存进行全面调查、勘探、拍照、测绘、收集整理,建立完整的历史档案资料。清理出分水龙王庙建筑群古遗址7000多平方米、河道六万平方米。编制《大运河遗产南旺枢纽保护规划》等五个保护方案和规划设计。对禹王殿等五个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对运河沿岸的东大寺、崇觉寺铁塔、太白楼等国家、省、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有效保护。

  此外,重点策划了“运河记忆”主题街区,整合竹竿巷百姓人家、玉堂酱园三百年老字号、潘家大楼民国风貌、太白楼吟诗对白、南阳千年古镇、微山湖运河故道、运河古镇等资源,打造运河遗产廊道,再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运河盛景。碧波万顷、历史悠久的大运河正谱写新的篇章。(刘传伏 王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