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山东省济南市文化馆正式启动“艺术青享计划”——绿毯音乐派对系列活动。活动以小型户外音乐会等轻巧灵活的演出模式,营造时尚感、氛围感户外演出阵地,让绿毯音乐派对成为更多城市年轻人夜晚娱乐的选择。这也是济南市文化馆探索公共文化阵地进一步开门办馆、提升对青少年群体服务效能的创新举措。
扩大受众群体,是济南市文化馆多年来坚持的工作方向。2013年搬入新馆之后,济南市文化馆的整体馆舍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作为一座现代化综合性文化设施,济南市文化馆新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是集演出、培训、辅导、讨论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书画展厅、多功能排练厅、非遗展厅、小剧场等硬件环境提升了,那要怎样吸引更多人走进文化馆?济南市文化馆利用到乡村、社区演出的机会,多方征求民众意见,最终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中小学生、特殊人群推出了系列培训服务品牌,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建设参与感和获得感。
但是,青少年群体因为上学等原因,到文化馆参与相关活动的时间有限、数量不多。怎么办?济南市文化馆从2022年开始,决定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
要吸引青少年,就得摸准他们的喜好,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活动。
“作为济南市文化馆面向青少年群体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的文化艺术‘大礼包’,2023年推出的‘艺术青享计划’不仅有青春时尚创意的绿毯音乐派对系列演出活动,我们还计划举办更多多元化、创意化、联盟化的青年文化艺术分享体验活动,邀请更多青少年群体走进文化馆,为泉城文化软实力建设注入青春力量。”济南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军表示。
据了解,济南市文化馆“艺术青享计划”还包括以社区公共文化生活为主题的“泉城文化驿站”,以文化艺术讲座为主题的“海右文艺讲堂”,以艺术创作排演为主题的“青春有戏”,以艺术公开课为主题的舞蹈等演出,以特色展陈为主题的美术、非遗趣味展览等青少年文化艺术互动交流体验活动。
济南地处黄河下游,滔滔黄河从济南城区北郊流过,为这座城市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面向青少年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发挥公共文化阵地资源富集的优势,讲好黄河故事,顺理成章成为济南市文化馆近两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适应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趋势,济南市文化馆利用馆内先进的数字技术设备,在山东省文化馆的支持下,全力打造“济南公共文化云”。这一数字平台上,除了线上教学、云赏非遗等板块,一个重要看点就是针对青少年打造的系列沉浸式情景演出节目。
这些节目由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济南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制作,内容围绕济南市黄河文化故事,包括沿黄县区的民俗舞蹈、历史传说、当下发展等。济南市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类似小视频的黄河节目,线上非常受欢迎。一些年轻人能通过这些视频,了解济南的黄河文化及城市的文化底蕴。
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馆的使命。以推动非遗在群众中间活起来为目标,济南市文化馆注重吸引青少年参与非遗项目体验。今年3月,济南市文化馆策划推出“莱芜木版年画专题展”。在传承人现场指导下,济南市的数百名大学生来到济南市文化馆,近距离感受年画的魅力。
“简简单单的一张画,做起来很复杂,要经过起稿、画样、刻版、套色等工艺,感觉咱们的古人特别有智慧。”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赵冰尘说,他来济南上大学已经两年多时间,到济南市文化馆参加了五六次传统技艺体验活动。济南市文化馆的老师专门建立了微信群,邀请大家在周末去体验,有时候报名稍晚就抢不上体验名额。
近期,济南市文化馆正在策划举办全市非遗演讲大赛。济南市文化馆副馆长张琳介绍,文化馆鼓励年轻人参与到大赛中,通过讲述非遗普查、传承、传播的故事,加深对非遗项目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根据济南市文化馆年初工作计划,今年该馆还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让青少年在线上也能感受到文化馆的贴心服务。比如,为让更多孩子了解济南“曲山艺海”的故事,济南市文化馆将加强各类文化资源整合利用,通过文字、图片和短视频等形式积极开展“济南文脉”系列数字文化资源创作和线上展示传播活动。依托《济南曲艺珍贵历史艺术档案数字化保护与利用》项目实施,将艺术资料整理、保护、利用与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相结合。同时,济南市文化馆提出,要加强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不断丰富数字资源总量,创新数字资源呈现形态,提升数字资源建设质量。在完成省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演艺活动、非遗、艺术研究等各项业务工作的融合创新。
此外,济南市文化馆也很重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5月10日,济南市文化馆组织开展了“爱心非遗课堂”线上授课活动。济南市面塑协会会长骆遂为济南市儿童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直播讲解非遗知识、传授非遗技艺,用数字化技术让面塑艺术走到大家身边。
张琳表示,未来,济南市文化馆将充分考量青少年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于2023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在济南市儿童福利院设立“非遗爱心课堂”,长期开设面塑、剪纸、泥塑等非遗课程,定期组织非遗体验、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