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阵地服务模式,与社会力量广泛联合,打造无边界的群众文化服务新路径,成为近几年山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且取得阶段性成效。威海荣成市文化馆馆长徐伟告诉记者,近10年是当地群众文化工作变化最明显的10年。设施等硬件条件提升以后,面对群众日趋多元化的需求,荣成市文化馆充分调动企业、文艺志愿者的积极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出阵地、面向大地。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冯庆东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题中之意,引入活水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未来,山东将继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以多元参与实现服务精准的目标。
与时俱进,文化惠民氛围浓
过去几年,秉持与时俱进的文化惠民理念,山东多地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推出特色化服务。这些服务走出馆舍,走到群众中间,得到好评。
济南市连续3年举办街头艺人专场音乐会,济南市文化馆携手诸多济南优秀街头艺术家,共同为泉城市民献上潮流盛宴。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险峰说,自2020年9月以来,济南作为山东首个实现街头艺人持证上岗的城市,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出一系列贴合济南特点、突出泉城特色的街头艺人管理规程。济南市文化馆通过各种途径为艺人提供更多展示展演平台,不断挖掘街头艺术文化内涵,提升城市亲和力、影响力,助力济南文化旅游业繁荣发展。
在青岛市,当地文旅部门联合文化馆等单位推出的“青岛夜色美·城市音乐角”专场演出,被市民誉为“岛城的广场音乐会”。
“当下的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再是‘阵地战’,而应是流动的、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青岛市文化馆馆长陆玲介绍,作为青岛市民文化节的重要部分,“青岛夜色美·城市音乐角”专场演出主要在城区人流密集的广场商圈举办。未来当地将以“音乐+”为思路,打造更多小场景的“城市音乐角”,形成人人参与文化活动的浓厚氛围。
久久为功,群文活动变品牌
群众文化发展至今,内容在变,形式在变,但形成品牌、做出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人参与,是不变的主题。开门办文化的过程中,山东多地创新服务理念,久久为功,多年如一日打造服务品牌。
迄今为止,济宁市“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已连续开展超过10年。如今,该工程已发展成为普通群众展示自我、政府文化惠民、各类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综合文化惠民工程体系。
2012年至今,济宁市“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演出超600场次,年均约60场,吸引数十万民众观看。更为重要的是,工程成为吸纳志愿者加入文艺队伍的平台。
济宁市文化馆馆长张华锋表示,2012年,当地在册群众文艺队伍数量为67支,如今,这一数字增加至102支。惠民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好阵地服务的同时,积极组织文艺志愿者开展进景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真正实现艺术创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彰显济宁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近年来,滨州市文化馆与其他地方的同行一样,面临传统服务内容如何提质升级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演出或培训,平时的粉丝量巨大,但能否就此满足?有没有需要提升的地方?”滨州市文化馆馆长李晓静说,这些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多数人都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这既对文化馆的传统业务提出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2015年起,滨州市文化馆启动“互联网+”升级行动,对馆内的数字发布平台、资源存储空间、培训课程传播路径进行多维度提升,全面引入数字技术。2021年,山东省启动全省文化馆“礼乐”数字化建设联动模式,滨州市文化馆因前期积累探索的经验较多,其建设路径被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讴歌时代,文化“两创”显成效
地域性是群众文化的天然属性。如何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临的课题。
荣成市三面环海。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荣成市聚力打造极具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三渔文化”,实施全域普及、全景展示、全民共享,达到了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效果,走出了一条乡土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过去几年,荣成市发挥文化志愿人才专业优势,积极进行品牌培育,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针,以市镇村三级文化场馆为阵地,成功打造“非遗六进”“三渔文化”“非遗赶集”等10多个品牌服务项目。
同时,荣成市文化馆组织带动所属70余支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创作推出一系列讴歌新时代、说唱新生活的文艺作品,常态化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结合群众需求推出“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切实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培养起一批留在群众身边的文化工作队伍。
青州博物馆则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旅游潜力进行深度挖掘,充分发挥文化传承阵地、旅游发展载体的重要作用,以多样化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和推介青州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青州博物馆使用“科技+文物”“文创+体验”等手段,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推出以馆藏珍品为基本内容的系列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博物馆,现场技艺展演的同时,邀请游客互动体验,共享文化创新成果,实现了文化资源惠民服务效能的提升。(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