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山东省图书馆黄河文献展现场,孙嘉运老人在一幅展品前驻足良久。展品名为“山东黄河全图”,1903年制作,描绘了清末黄河山东段的河势、沿岸堤防情况。75岁的孙嘉运退休前在河务部门工作,对黄河有特殊感情。“这个展是讲述黄河故事的好载体,应该多宣传,让更多人来看。”孙嘉运说,通过弘扬黄河文化,激发人们奋进的力量。
围绕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山东省图书馆近两年发挥公共服务阵地的推介作用,整合馆藏资源与社会资源,适应时代发展形势与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开展“黄河文化交心行动”,探索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助力黄河文化保护的新路径。
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山东省图书馆策划的黄河文献展遴选馆藏黄河文献近50种,分“史籍中的黄河”“黄河图考”“河工与河防”“治河名家著述”4个专题。
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显世介绍,展览通过展示黄河史料、考证黄河史迹、历代河工河防方略及治河名家著述,挖掘黄河文化的现实意义,以期为黄河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
弘扬黄河文化是篇大文章,单靠某个馆的力量难以完成。山东省图书馆的“黄河文化交心行动”除调动整合本馆资源外,还联合社会力量共同策划开展活动。
7月16日,聚焦大刘村搬迁变化的“大河岸边”黄河主题摄影展在山东省图书馆拉开帷幕。摄影展聚焦黄河济南段大刘村的风土人情。两年来,其创作者李彬、张琪玲往返大刘村60余次,拍摄了近万张反映大刘村村民辛勤劳作、日常生活的图片,用镜头记录下村民奔向好日子的生动画面。
开幕当天,李彬、张琪玲还为前来观展的嘉宾读者及40余名科苑路小学学生进行导览,给孩子们讲解黄河沿岸的民俗文化及乡村故事,并鼓励他们以眼睛为镜头,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点滴。
如今,山东省图书馆每月推出一期线上黄河文化主题讲座。在沿黄省区图书馆的支持下,山东省图书馆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围绕自己研究的领域跟大家交流。网友“碟小菜”留言:“山东省图书馆的讲座非常有看点,既有知识干货,又充满趣味性,还能互动,推荐大家都来听听黄河故事。”
创新故事传播方式
山东省图书馆以黄河文化元素设计的抱枕、茶台、鼠标垫,深受网友和读者喜爱。多年在山东省图书馆看书的周晓惠,已买了6套黄河文创。“主要送给朋友,价格不高,但感觉很大气,也很有意义。”周晓惠告诉记者,这些文化创意产品能让大家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黄河文化,非常直观且兼具实用性。
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既要对接国家战略,也要发挥自身优势。
近两年,山东省图书馆专门设立“山东黄河文献专架”,挑选近千册文献资料,并收录1949年后出版的黄河山东段人文自然方面的图书资料,包括方志、年鉴等。山东省图书馆还深入挖掘本馆数字资源,利用馆内官方微信平台宣传推荐山东省内沿黄河城市文化,形成系列化、品牌化宣传栏目。比如,馆内策划推出阅品山东·黄河文化系列,以原创性的文章、视频等形式展现黄河在齐鲁大地上镌刻的文化印记,推出至今累计阅读量破10万。
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山东省图书馆还联合山东沿黄流域公共图书馆,于2021年12月至今年2月举办“讲好黄河故事 传承优秀文化”读书故事会。读书故事会分成人读者组与图书馆员组,经过精心组织和广泛发动,共收到300多件视频作品,彰显了全省阅读爱好者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期盼之情。
打造文化传承示范标杆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近两年,山东省图书馆尤为注重黄河文献普查与挖掘工作。比如,建立健全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在全省范围开展黄河文化资源普查。山东省图书馆还面向全省印发《关于推进黄河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制定《山东省古籍资源普查和黄河文献调查专项工作方案》,完成了馆藏黄河古籍文献的普查著录工作。
“近年来,山东关于黄河文化的发掘研究力度不断加大,黄河流域文物和文化遗产实现有效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黄河文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刘显世说,山东省图书馆通过资源整理、服务效能提升等手段,促进黄河文化资源有效统筹、共建共享。
刘显世说,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公共图书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契机,山东省图书馆将继续实施“黄河文化交心行动”,一方面扩充馆内黄河文化主题资源,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黄河文化的保护之中;另一方面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示范标杆,挖掘省内黄河流域的好故事,创新阵地服务模式,以馆内读者群为重点服务对象,形成全社会参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良好氛围。(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