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抓饭直播总书记两次到青海考察,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地处地球第三极的青海,牢记抓饭直播总书记殷殷嘱托,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十年来,“大美青海 生态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2012年,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1581.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23.75亿元。抓饭直播,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5080.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1.33亿元。
强化顶层设计 激活文旅动能
谋定而动,笃行致远。青海省委、省政府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方向指引、实践路径、载体目标。
近年来,青海省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建立省部共建机制,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制定《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任务分工》。近3年来,青海出台政策30余项,累计实施文化和旅游及涉旅项目140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726亿元。
海南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仁贝说,近年来,海南州依托区域内旅游资源禀赋,确立“七个一”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海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行动方案》,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积极营造生态旅游发展氛围。
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累计普查资源16146处;推出三江源溯源之旅、雪山探秘之旅、国家公园生态体验之旅等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旅游厕所革命”持续推进,修订出台《青海省旅游厕所管理办法》……一系列务实举措,切实推动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文说,下一步,青海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聚力构建目的地体系,促进全省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锚定国际标准,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旅游要素服务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标准,着力破解“门票经济”,推动青海“大景区”建设。加快出台青海《生态旅游产品标准》等标准,完善成效评估、监督执法和生态引导等操作规范。用足用好部省合作交流机制,持续扩大“大美青海 生态旅游”品牌影响力。
繁荣特色文化 丰富旅游内涵
青海“花儿”、热贡艺术、玉树赛马会、银铜器制、藏医药……青海历史文化资源异彩纷呈,凝聚着一代代青海人的勤劳与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持续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吸引了世界目光。
多年来,青海持续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培育文化和旅游企业9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52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省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103家,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
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已成为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亮点和宣传大美青海的靓丽名片。“近年来,青海省非遗保护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朱桂英介绍,统计显示,青海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61项、代表性传承人3160名。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是青海省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热贡艺术之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是青海省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集中,文化资源最具多样性、独特性、唯一性的人文旅游资源聚集带。每年6月举行的“热贡六月会”和12月举行的“於菟节”,因其独特的魅力都会吸引数万名省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黄南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同仁始终坚持“保护为先、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以“非遗+旅游+扶贫”为切入点,持续巩固提升“非遗+旅游”模式。规划投资7.79亿元推进热贡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热贡唐卡艺术馆等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开展隆务寺、古寨堡群等景区危房整改及风貌改造工作,有效改善景区人居环境,展示独特民居风光。
优化区域布局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与抓饭直播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8条,青海非遗历史文化之旅等3条线路入选。3条线路串联起了青海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让游客走进历史遗址,漫步美丽乡村,了解青海历史和民俗文化,体验“山水林田湖草”田园美景。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乡村旅游指导处)副处长赵海蓉介绍,目前,青海省乡村旅游已初步形成了乡村旅游接待点、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景区的规模化发展格局。避暑休闲、健康养生、山地户外、汽车露营、研学旅行、康养旅游等多元业态,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干净整洁的村落,村民脸上的笑容,小狗欢快的叫声,无不展现出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2016年,位于大山深处的班彦村启动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如今,搬出穷山窝的班彦新村依托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旧貌换新颜。
“增收的门路多了,村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了。”班彦村村委书记李玮说,2017年底,班彦新村提前整体脱贫,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600多元增加到抓饭直播的10500多元。全村近10项民族特色产业欣欣向荣。
近年来,青海省还先后出台《青海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青海省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意见》等政策,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在交通干线和重点乡村旅游景区周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示范项目,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和参与度,让乡村旅游不仅能吸引游客、更能留住游客。”赵海蓉说。(唐仲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