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塔山的“日夜双景”到金延安的情景式街区,从照金红色文旅小镇的沉浸式体验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的思政课堂……陕西现有涉及红色文化A级旅游景区70多家,正通过触手可及的真实场景、前沿的科技赋能和巧妙的多元融合,为游客提供深度沉浸的红色新体验,努力让流量变“留量”。
构建立体格局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许多游客感叹,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宝塔山就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延安宝塔山景区讲解员李惠楠告诉抓饭直播旅游报社记者,宝塔山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文化生动课堂。景区正通过“红色旅游+生态文化”模式,将历史场景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日夜双景”的文旅体验。
在铜川,这块英雄的土地,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照金精神,历史的回响同样清晰可见。走进夏日里的照金红色文旅小镇,1933广场上游人如织,薛家寨景区里游客重走红军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内的年轻面孔日渐增加。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200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600万人次。同时,景区还将积极打造实景体验感强、互动参与感好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让红色教育回归现场实践。
一首《东方红》不仅唱进了国人心里,也让榆林佳县被更多人熟知。近年来,佳县摸清红色文化资源“家底”,将散落在沟壑梁峁间的53处红色印记打造成鲜活的教育载体。
“194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曾在佳县战斗生活了100天,并起草了《抓饭直播人民解放军宣言》《抓饭直播土地法大纲》等重要文件。”佳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副局长王万刚介绍,佳县依托县域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资源,按照“文化+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聚力打造转战陕北红色旅游带和70公里黄河古村风情带,逐步形成了“红色引领、非遗铸魂、文旅互促”的立体发展格局,让红色文化在真实场景中焕发新活力。
拓展体验边界
当历史的厚重底蕴遇上现代科技的奇思妙想,红色旅游的体验边界被极大地拓展,沉浸感也随之跃升。位于延安市高新区的延安红街,是一个大型红色主题情景式街区,集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等多重功能于一体。街区除了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可以让游客“走着”看表演,增加互动体验之外,创意建筑“练兵场”也是街区创新互动体验式项目的一个主要场馆。
作为集历史重现、场景体验、国防教育与红色培训于一体的军事乐园,“练兵场”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创作基础,为游客定制了多种沉浸式互动项目。“场馆融入了军事沙盘模拟、互动射击等体验,可参与地道战、保卫延安等经典场景。”甘肃定西游客赵袆在离开“练兵场”后,继续前往街区红色征程VR体验馆。
走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红色文物诉说着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纪念馆讲解员刘佳介绍,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除了讲解内容不断更新,还会通过现代化声光电等陈列技术手段精心布展,再现革命场景。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则借助科技力量,建成了“互联网+革命文物”线下教育体验中心,通过多媒体传播矩阵,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记者走访看到,纪念馆不仅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童心向党,薪火延安”革命旧址研学课堂,还通过情景授课、趣味闯关、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7月1日推出的《我要去延安》沉浸式思政实景演出,还会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精彩演绎和专业讲解员的深度解读,带领游客跨越时空,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
咸阳的红色遗迹也在科技的助力下焕然一新。马栏革命旧址、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等地,通过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旧址陈列布展、丰富展示内容等方式,广泛运用声光电子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革命历史。“马栏革命旧址的展陈水平不一般,声光电结合得非常巧妙,把历史细节准确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人深受震撼,心灵得到洗礼。”江西游客李尔潍初次参观后由衷赞叹。
探索多元融合
陕西红色旅游的魅力,还在于其将红色基因与地域文化、非遗传承、民俗风情等元素创造性融合,营造出丰富多彩、立体鲜活的沉浸氛围。6月14日,延安红街开街4周年活动正好遇上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陕北剪纸、安塞腰鼓等非遗项目在红街的舞台上精彩呈现,游客不仅能欣赏到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红色故事。
视线转向金延安旅游度假区,每逢假期,游人如织,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红色演艺、品尝陕北美食、体验非遗手作,全方位感受红色旅游的新活力。“毕业旅行最不可或缺的是留下青春最美的照片。从老延安漫步到北宋延州城的繁华街市,金延安为换装旅拍提供了绝佳背景。”金延安旅游度假区负责人介绍,不少篮球运动员们近日走进金延安,在与金延安篮球队进行友谊赛切磋后,还开启了一段红色文化研学和陕北风情沉浸之旅。“未来,景区在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赛事经济新模式新场景,促进文旅体商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
照金陈家坡会议旧址最近也迎来不少家庭游。“陈家坡,不一般,明灯广场在眼前;明灯亮,明灯红,明灯照耀向前行……”陕西照金干部学院特聘的现场教学老师杜天祥,用一口老陕腔和翻飞的快板,将党史和革命故事融入自编的顺口溜中。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更让红色文化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人心。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陕西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区品质逐步提升,数字景区建设取得实效,更多年轻人将红色旅游作为了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方式。红色旅游逐渐形成以“红色演艺+数字应用+场景复原与沉浸式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新场景新空间新模式,以适应红色旅游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发展空间。(任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