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广袤的沃土上,畅快淋漓地看一场展览、在家门口与文物“亲密接触”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内蒙古博物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深入挖掘、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利用“流动数字博物馆”,依托数字技术,通过巡展的形式将历史文化送进基层,将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灿烂文化呈现给群众。
近日,“流动数字博物馆”再次起航,巡展小分队奔赴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与基层群众热烈互动。活动现场,讲解员用专业细致的讲解、热情的服务和数字化手段,将博物馆里的文物生动呈现在大家眼前,为600余名群众带来沉浸式数字观展体验。
讲解员告诉记者,移动展车高4米、宽2.6米、长18米,展车内是一个45平方米的小型展厅,使用了高精度可视化三维数字还原技术、触摸互动技术、AR(增强现实)等技术,观众可以从任意角度放大和旋转,近距离欣赏文物。同时,结合专题讲座和随展教育活动等服务手段,让观众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历史文化。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流动数字博物馆”吸引了大量学生,新颖的参观方式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部长乌兰托娅说:“为了更好地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广大师生心灵深处,内蒙古博物院还将品牌活动‘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搬进大学校园,让大家在紧张激烈的竞技和趣味盎然的互动中回顾参观内容,感受历史文化。”
科技范儿和现代感十足的文物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参与活动的200余名在校师生获得了难忘的体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外,了解内蒙古的文物和文化也十分必要。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们多维度、立体化地认识了内蒙古的文化发展脉络,也增强了对中华民族深厚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学生樊之轩说。
“流动数字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十佳文博产品技术奖”和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抓饭直播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团队奖。
如今,“流动数字博物馆”已经成为行走在内蒙古各地的“活态”博物馆。据统计,自2013年首次展出以来,“流动数字博物馆”走遍内蒙古12个盟市的80多个旗县,在学校、乡村、牧区、边防部队、社区广场、敬老院和福利院等地累计展出416场,行驶里程4万多公里,举办“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博苑讲坛等社会教育活动199场,让21万名基层群众亲身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