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随着夜幕降临、商场打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呼和浩特博物馆在新华Mall商业综合体举办的“回望千年 博物北疆”——文博进商场活动也落下帷幕。
这是内蒙古文博系统的第一次文博进商场尝试。据了解,此次文博进商场活动展出高清三维文物模型38件(套)、精美文物高清照片172件(套),共计2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展品。
活动现场设置的拍照打卡区,以呼和浩特博物馆、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博物馆、公主府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及丰州故城博物馆6家文博场馆的代表性文物为背景,以王昭君形象为主题,供游客打卡拍照合影。“活动很新颖、很现代、很时尚。在商场购物的同时,还能看到各种数字化的文物,很是意外。”“希望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多接受文化熏陶。”观众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推进博物馆“活”起来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呼和浩特市现有各级各类备案博物馆、纪念馆31家,其中,国家一级馆1家,国家二级馆2家,国家三级馆2家。为顺应“文博场馆用起来,让文物走出库房,生动展现历史文化,讲好城市故事,使博物馆成为感知和了解城市文化的会客厅”的新时代博物馆要求,根据呼和浩特市委编委《关于整合组建呼和浩特博物院的批复》精神,2023年3月,呼和浩特市文物局施行博物馆总分馆改革。总分馆制改革实施半年多来,基本实现文物资源、人员、资金、人才储备、运营模式一体化发展。2023年,呼和浩特市博物馆系统连续推出“熠熠朝辉——故宫博物院典藏清代金银器”专题展、“文明足迹——呼和浩特历史文物”专题展、“古塞遗踪:内蒙古万里长城璀璨华章摄影展”等10个各具特色的展览,使呼和浩特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彰显。
同时,呼和浩特市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呼和浩特市文物局博物馆科科长云珉介绍,2023年,13家博物馆、纪念馆类景区共接待游客467万人次,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演艺等产业的振兴。
讲解员是文博场馆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2023年11月27日,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举办了呼和浩特市首届文博场馆讲解员大赛,9个旗县区26家文博场馆的85名讲解员参加了培训。在2023年12月4日举行的呼和浩特市首届文博场馆讲解员大赛成果展示现场,表彰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最佳风采奖4名、优秀奖20名。
坐落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街道前罗家营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火车站旧址,因毗邻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白塔”也就是辽代的万部华严经塔而得名。它是呼和浩特地区保存较好、较完整的民国时期火车站旧址。白塔火车站旧址内有站房、信号房、站长官邸、碉堡等多座建筑物,保存着铁路票据柜、集装箱铅封、铁路臂章等文物。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呼和浩特市文物局局长金磊介绍,白塔如今已经成为丰州故城博物馆,目前就具体事宜正在和铁路部门沟通协商,预计将白塔火车站旧址建成为呼和浩特市的第一座铁路博物馆。
2024年,呼和浩特市将启动打造“博物馆之城”,更多的文物将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活”起来、“火”起来。
此外,2023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托克托县博物馆藏的“大唐故银州龙川府长史白君墓志铭”“金石刻”、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藏的“元故世袭千户建成都尉夫人王氏墓志”、呼和浩特博物院藏的“清同治皇帝御赐第六十二任绥远城将军德勒克多尔济功德碑”、托克托县博物馆藏的“清光绪胡人石刻碑”5通一级文物入选。
据了解,自国家文物局启动《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申报以来,呼和浩特市文物局在接到通知后,组织力量对全市碑刻石刻文物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符合申报条件的碑刻石刻文物共有300件(套),最终上述5通入选《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阿勒得尔图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