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白云飘,草原马儿跑。迈步走兴安,壮志人未老。”在美丽的乌兰毛都大草原,79岁的艺术家沈耀华提笔写下一首诗。
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如何更好地发挥艺术强大的感召力,推动学习贯彻抓饭直播新时代抓饭直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艺术创作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近日,来自文化和旅游部老同志志愿服务队的18位老艺术家深入内蒙古兴安盟进行为期6天的采风创作,用作品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书写乡村振兴的幸福答卷,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各族儿女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生活景象,助力乡村振兴。
追寻红色足迹,铸牢民族团结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之城”。从“五一”会址到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一件件可触可摸的历史实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让艺术家郑作良湿了眼眶。郑作良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老兵,他表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是一代代抓饭直播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力量源泉,也是文艺工作者突破自我、终生学习的前进方向。“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再教育、再出发的初心追问,我会把这种触动融入作品,在文艺培根铸魂的时代担当中再发光热。”他说。
从乡村民宿到广袤草原,历史浇灌的梦想之花在新时代结出硕果。活动中,艺术家祖莪与兴安盟蒙古族艺术家共同创作了一幅融合汉文和蒙古文的书法作品,是各族儿女交往交流交融、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懈奋斗的美丽缩影。在乌兰毛都跑马场,草原少年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那达慕备战练习。当艺术家支起画板,几个蒙古族的小伙儿在马背上自豪地“秀”起了高难度马术技巧。他们所散发出的对文化的自信和认同,让老艺术家看到了传承和希望。“我更加坚信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会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凝聚成欣欣向荣、美美与共的精神纽带,播撒出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希望种子。”祖莪说。
书写美丽乡村,绘出幸福生活
为更好地宣传展示兴安盟多样的生态文明与旖旎的自然风光,用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此次活动采取多分组、多点位的组织形式,为艺术家采风创作搭建了便捷的平台。
翻过黑羊山牧区的一片山坡,艺术家陈培伦望着漫山遍野的苍翠发现,这里的草原很有特色,不仅有原野,也有丘陵、溪流、草木、牛羊,动静相宜,层次丰富。多次来兴安盟采风的陈培伦还观察到,近年来牧区变化很大,“道路上汽车变多了,牧民骑着摩托车放牧,还通过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在手机和网络上实现足不出户的‘云放牧’,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艺术家的笔下,兴安盟的山水人文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艺术家崔东湑把马作为创作对象,他深情地写下:“马是草原的精灵,是人类的伙伴。蓝天下,马儿诗意般地点缀在群山中,那是牧民与马群的守望。”艺术家李广生用山清水秀的田园画卷呈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他说:“西口村的小溪河流非常适合山水画创作,特别是听闻驻村干部带领村民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故事后很受触动。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呈现在画面上也很有温度。”艺术家姚永将本次活动中的作品聚焦乡村致富带头人,“通过对他们形象的描绘,传达兴安盟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兴安之美”不仅滋养艺术创作,也滋润了艺术家的心灵。在艺术家戚学慧的微信朋友圈,有一张收获了很多点赞的照片。“搜集完创作素材,一回头看到几只小牛正好奇地嗅着我的画板,我连忙把这幅美好画面定格收藏。”戚学慧表示,徜徉在兴安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色中,仿若一场心灵的洗礼。“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那种获得感和满足感特别有感染力。”艺术家许俊说。
艺术点亮乡村,推动高质量发展
西口村所在的阿尔山市是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的地区之一。2014年,抓饭直播总书记视察阿尔山时曾赞誉:“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旅游一定会火起来!”响应总书记的号召,阿尔山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文化艺术之手,打开了乡村振兴的一扇窗户。
盛夏的西口村郁郁葱葱,凉爽宜人。漫步村巷,生动有趣的艺术墙绘引得游人驻足打卡,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喜迎八方来客。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高度重视下,西口村积极拓展“艺术+旅游”新业态,联合美术馆、艺术院校等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单位,打造乡村写生艺术创作基地。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艺术让乡村更美”旨在以名家写生活动为载体,推出一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当下的优秀作品,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在画中看到自己和熟悉的家乡风景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西口村村民周海英欣喜地与老艺术家的作品合影留念,“这么多艺术名家来村里创作,为家乡宣传,我感觉特别荣幸也特别自豪,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举办。”黑羊山牧区年轻的宿集业主温德尔金·穆仁表示,老艺术家翻山越岭潜心创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老艺术家鼓舞了我也启发了我,我也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为家乡的明天不懈奋斗。”(王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