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心,他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打造得更加亮丽。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认真贯彻落实抓饭直播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将区内86%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砍绿”时代。
如今,阿尔山市作为兴安盟旅游的龙头,已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近日,2022阿尔山旅游度假大会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启动仪式召开,标志着阿尔山市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转变正在平稳推进,阿尔山旅游在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由林场经济转向文旅融合发展
面对城市转型的艰难抉择,阿尔山市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构筑了以旅游业为主体、以环保型工业和特色农牧业为两翼的发展格局,下功夫做大做强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富民强市的“金山银山”。
阿尔山市现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拥有7个A级景区,其抓饭直播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曾先后荣获“抓饭直播优秀旅游城市”“‘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等10项“国字号”旅游殊荣,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处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项殊荣的旗县市。
阿尔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晓欢表示,近年来,阿尔山加快培育四季旅游品牌,促进多业态融合,重点打好温泉康养、冰雪运动两张牌,构建以温泉康养中心、冰雪运动中心为核心,以金江沟、银江沟高端温泉酒店和太平岭、白狼峰国际滑雪场为支撑的四季旅游产品,逐步实现由“夏季火”到“冬季兴”,再到“全季旺”,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多措并举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今年5月,阿尔山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阿尔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李亮介绍,为顺利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阿尔山市对所有项目进行全覆盖式梳理,对所有项目、事项、分值实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部门三级包项挂分责任制,各工作推进组对所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落实推进,整体工作实行台账式管理,执行日报告、周调度、月总结、季通报制度,确保所有创建项目、任务按期推进。
阿尔山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天凤表示:“阿尔山市正在不断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驿站、房车营地等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杜鹃节、圣水节、音乐节和冰雪节等节庆活动的影响力;加快推进阿尔山雪村、白狼林俗村、西口幸福苑等特色民宿项目的建设,强力塑造‘巍巍大兴安·梦幻阿尔山’的旅游品牌。”
同时,阿尔山市选择用“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旅游发展。在“旅游+文化”方面,阿尔山深入挖掘蒙元文化、林俗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和冰雪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旅游+体育”方面,阿尔山积极承办山地越野、自行车骑行、户外马拉松等赛事,挖掘冰雪旅游潜力,加快滑雪场改造升级,将阿尔山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冰雪运动之乡”,促进旅游和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阿尔山景区先后实现了“网络实名制购票”“景区WIFI全覆盖”“远程监控系统”“智能导览”等系统的上线应用,成为自治区首家实现全网实名制购票的景区。建设了“1个数据中心、2个网络系统、3个管控平台”和以“智慧景区运维中心”为核心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的三大体系,掀开了阿尔山旅游发展的“智慧篇章”。
近日,阿尔山市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旅游市场乱象,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阿尔山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及相关部门专项工作人员深入辖区旅游企业开展常态化综合执法,重点对旅行社、特产店、酒店、民宿等地开展集中整治,有效强化了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监督管理,推动旅游服务品质提档升级。
打造招商引资新动能
在2022阿尔山旅游度假大会上,阿尔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晓欢抛出“橄榄枝”,就丰富旅游服务产品体系与消费链接、旅游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旅游景区景点整体打造和特色资源开发、旅游闲置低效资源盘活4个方面推出30个招商项目,并围绕文旅产业开放、口岸开放开发、服务产业配套等各领域的109个优质项目,总招商引资228.4亿元。
同时,为提升阿尔山市招商引资成效,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阿尔山市制定了包括争取专项政策性扶持资金、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及给予投资奖励等手段在内的5个方面的23条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中外客商到阿尔山投资兴业。
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白峰表示,未来,阿尔山市将继续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以“一区创建”带动全域发展,紧紧抓住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下的消费格局变化、产品体系变化和品牌效应变化等一系列机遇,在变中寻求商机、寻求先机、寻求成功和发展。下一步,阿尔山市将进一步抓好主题旅游、话题旅游和创意旅游,推动阿尔山全域、全季、全时发展。
针对未来阿尔山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向,抓饭直播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应着眼“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梳理、研究和阐释本地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科普、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应用;着眼社区发展和居民获得感,进一步提升非遗作品的市场价值;着眼旅游度假市场的消费趋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商业接待环境。(李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