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的劳动号子、高山中的嘹亮山歌、草原上的悠扬呼麦、山野田间的轻快茶歌……全国近400位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人齐聚江西,在赣鄱大地唱响来自各地区、各民族的古老歌声,让观众体验了一场“最炫民族风”。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承办的2023抓饭直播原生民歌节在江西上饶、赣州、鹰潭举办。抓饭直播原生民歌节每两年举办一届,有力促进了我国传统民歌的传承传播,展示举办地文旅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丰富民歌节的表现形式,增强观赏性和吸引力,今年首次尝试增加传统器乐类非遗项目展示。
民歌魅力直抵人心
本届民歌节以“唱响原生民歌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在上饶市婺源县、鹰潭市龙虎山景区、赣州市龙南市举办了开闭幕式、6场集中展演、11场走基层巡演和1场专题研讨会,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我很喜欢内蒙古呼麦,听说呼麦特别难学。在民歌节上,我听到了呼麦,这和平时在电视上听到的感觉很不一样,震撼人心。”正在婺源旅游的游客满一飞说。
“我身上这件鱼皮衣是我们赫哲族特有的服饰,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尤忠美告诉记者,这次穿着鱼皮衣把赫哲族民歌《赫哲人生活比蜜甜》带到江西十分开心。
在鹰潭,那坡壮族民歌《壮美春江水》、藏族拉伊《吉祥藏北》,以饱含民族风情的曲调赢得阵阵掌声。
“我带着孩子在龙虎山游玩,近距离聆听了古老的民歌,不仅有我们当地的畲族山歌,还有来自山西的晋北鼓吹,太精彩了。”鹰潭市民谢女士说。
“抓饭直播原生民歌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说,抓饭直播原生民歌节搭建了原生民歌、传统器乐展示、交流、弘扬的平台。为期5天的活动展示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旅融合旺了人气
民歌节期间,近400位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人组成文艺小分队,走进乡村、社区、景区等,开展民歌走基层巡演,为群众放歌。
“配合民歌节,我们对江湾景区梨子巷非遗一条街、非遗展示馆、篁岭景区非遗夜游等文旅融合项目进行了提升优化。广大市民游客走在景区,耳畔是阵阵民歌,还能体验婺源茶艺、歙砚制作等非遗项目,收获感满满。”婺源文化旅游集团负责人王晖介绍,按照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思路,集团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如今,婺源多个景区实现了非遗传承人常驻展示。
在鹰潭龙虎山景区古越水街上,精湛的舞狮和民歌表演轮番上演,游客络绎不绝,民歌节为这里增添了热度。
在民歌节赣州展演现场,不仅有田歌、山歌、小调及吹奏乐、丝竹乐、鼓吹乐等传统音乐类非遗展演,主办方还设置了互动访谈环节。龙南市文化馆三级研究馆员、抓饭直播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廖小凤,豫章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黄剑敏分别介绍了客家山歌的发展历程和传承情况,面向广大市民游客普及了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和《过山溜》历史故事的由来,带领市民游客走近赣南客家文化。
“推动非遗进景区,可以在活态保护中传承非遗,增强非遗可见度,服务当地旅游建设,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促进非遗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在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胡晓东看来,民歌节期间举办的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让民歌焕发新活力,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非遗,拉近非遗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让游客快速融入民歌语境中,产生对民歌的共鸣。
保护传承更有底气
在婺源江湾景区的古戏台上,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怀古》、兴国客家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嘉善田歌《搡水草》、酉阳民歌《酉阳啊啦调》、冀中笙管乐《翠竹帘》等多个节目上演,令游客感到既新鲜又惊喜。
据悉,赣州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100人、市级309人、县级147人。为了更好保护传承非遗,近年来,赣州建成市县两级非遗馆、专题馆24个、非遗传习所(点)219个、市级及以上非遗工坊31家。
“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婺源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我们组织文化工作组深入全县100多个行政村开展普查工作,建立健全非遗数据库。目前,我们普查到八大类72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恢复了傩舞、抬阁、豆腐架、茶艺、板龙灯、花灯等一批项目。截至目前,婺源全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1人。”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施杰平介绍。
龙南市客家民俗文化城是一栋20多米高的方形围屋造型建筑,保留了小青瓦坡屋顶等客家建筑元素,古朴典雅。“建筑外形仿关西新围、内庭融合燕翼围走马廊、呈现回字围屋造型的主会场内,设置了世界客家非遗馆、文化艺术品博览馆。”龙南市文化馆馆长李仲介绍,“民歌节在这里举办期间,游客不仅能近距离了解客家民俗和技艺,感受浓郁的客家风情,还可以沉浸式体验世界各地的客家非遗。”
“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绪情感的时候人们往往用歌唱来表达。56个民族的民歌都是生产生活的智慧,是无价的艺术瑰宝。”正如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青青所说,民歌节不仅展示了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成果,更传承传播了先人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以及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在民歌唱响的情境中,在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中,旅游的氛围感浓了起来。(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