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南京,与小剧场的“全国首届”之约
来源:抓饭直播文化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23.04.13 09:40

  城市文化特色小剧场、传统戏曲小剧场、文旅融合小剧场、精品演出小剧场……各处的城市公共空间都被充分利用起来了,在科学合理打造下,与小剧场完美契合,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文艺范儿。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南京全市现有小剧场总计107个,它们像一颗颗珍珠,在老街、高校和社区等不同角落熠熠发光,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南京别具特色的文艺地标。从3月15日至4月12日,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南京新剧荟”和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三场戏剧盛宴接连展开,40多部小剧场戏剧汇聚金陵,南京的小剧场吸引着全国各地戏剧爱好者的目光。在这系列小剧场戏剧盛宴的背后,正是南京近年来小剧场建设发展探索创新之路显著成果的缩影。

  政策引领,小剧场呈现“大舞台” 

  文化艺术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品质,文化艺术空间则是城市文艺气息的重要载体。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艺氛围浓郁。近年来,南京市重点在增加公益性小剧场数量、提升公益性小剧场专业水平、丰富公益性小剧场演出内容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公益性小剧场建设的特色之路。以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牵引文化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了小剧场的发展。

  在小剧场建设过程中,南京市坚持创新和突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整合空间资源,构建整体联动、各具特色的小剧场集群,让“金陵小剧场”成为城市重要文化标识。为做好小剧场建设工作,南京市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市委宣传部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日常工作推进机制。2021年,南京市制定出台了《南京市“小剧场”发展实施意见》《南京市小剧场认定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用3年至5年时间建设改造100个小剧场空间、引进创排100部小剧场剧目、引进培育10个专业团队、推动开展小剧场戏剧节、搭建1个宣传服务平台等目标任务。把小剧场建设纳入市对区文化建设目标考核,充分调动起各区参与小剧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坚持“政府主导推动、专业机构运营、社会资源参与”工作思路,南京市发挥市艺术基金、文化人才专项资金、文化消费补贴等作用,撬动区级艺术基金以及文化消费补贴扶持,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投入。加大对小剧场剧目尤其是公益剧目创作和展演的政策扶持,用文化消费补贴引进精品剧目,用扶持民间院团丰富传统戏曲市场,用政府购买服务提升群文活动水平,建设一批“街头巷尾的公益性小剧场”。南京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小剧场“411”计划中,其中一个“1”就是设立小剧场孵化培育基金。

  用活城市空间,全面整合全市空间资源和各区特色资源,将标准小剧场、传统老戏台、书店空间和旅游景点都作为小剧场空间进行挖掘。在各式各样的小剧场中,有城市微更新后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专业小剧场、有专注于原创剧目孵化的小剧场、有基于高校的大学生实验剧场、有强化文旅融合的商业综合体配套建设的小剧场。不管是一度被废弃的老厂房,还是疏于打理的老戏台,不管是繁华城市,还是阡陌乡间,南京小剧场都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南京国民小剧场在改造过程中,延续了百年前的建筑结构,为全市第一座拥有专业化镜框式舞台的小剧场。兰苑剧场位于朝天宫原江宁府学旧址,让人一下子从现代穿越到古代。

  贴近群众,小剧场演绎“大民生”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建设公益性小剧场,是南京市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南京市始终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努力让小剧场建设成果充分惠及更多群众。

  小剧场舞台更近,观众和演员更接近,小剧场戏剧的演出形式更加自由、多元,可以让观众暂时抛却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观众即演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玄武区多个“梅花戏剧角”常年开展和票友联动的各类戏曲票友演出活动,并且摸索出一套运营思路。南京喜事剧场打破了空间束缚,没有传统的座位和舞台,观众拿上自己的专属门票,换上演出服,演出即开始,观众会跟着演员一起探索剧情,随着剧情推进,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角色去相应场景寻找专属的故事,带来沉浸式观演的互动感和体验。

  南京市在小剧场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培育戏剧观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第30届抓饭直播戏剧梅花奖竞演在宁举办为契机,依托“梅花戏剧角”,组织多场公益活动,面向少年儿童普及戏曲艺术;同时,推出“在梅边”戏曲名家表演工作坊,邀请多位梅花奖得主,与观众近距离对话交流,每场活动都反响热烈。举办长江路小剧场话剧节、江宁喜剧节、六合扬剧节、江北青年戏剧节等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进社区、进乡村活动,让更多观众走近戏剧、爱上戏剧,营造“天天有演出、月月有活动”的戏剧氛围。

  打造品牌,小剧场展现典雅气度 

  小剧场,大意境。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戏,润物无声地塑造着城市文化品格。南京市的小剧场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不同的小剧场有不同的观众定位,差异化的文化服务让城市中不同的人群各得其乐。同时,小剧场戏剧更加突出精品创作,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消费习惯的群体。

  本着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思路,南京市分层分类推进小剧场建设,引导各区小剧场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根据自身不同特色和资源禀赋,注重当地群众和区域文化品牌打造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创新打造小剧场文化品牌。秦淮区依托辖区内南京白局、秦淮灯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夫子庙景区推出一批“非遗小剧场”,以沉浸式演出促进文旅融合;栖霞区发挥校地融合优势,在仙林大学城推出南大黑匣子剧场、可一实验剧场等富有青春气息的戏剧文化空间,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戏剧、爱上戏剧。

  聚焦原创剧目生产,积极整合省、区、市三级戏剧创作资源,推动各类小剧场与省市演艺集团、地方戏曲家协会、民间文艺院团等合作,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大华大戏院·群剧场邀请青年编剧李卓群担任艺术总监打造京剧《鉴证》,自2020年首演以来获得观众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并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加强与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合作,创排越剧《金粉世家》、音乐剧《李叔同》、儿童剧《一颗种子》等精品小剧场剧目。以本土文化内涵为主题创作孵化原创剧目《丹凤街》《长江路代号1800》《珠江路万万没想到》,共同组成“南京城市印象三部曲”,其中,《长江路代号1800》荣获2020年度“戏剧抓饭直播”最佳剧本奖。

  在小剧场戏曲表演的固有功能以外,探索承载更多功能。坐落于南京大报恩寺脚下的恩剧场,定位为一个多元的主题空间,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演出场所,举办了开笔礼、成童礼、研学课堂等活动,从艺术表演、文艺演出,到商务洽谈、国际会议,恩剧场“包罗万象”。雨花台区TPM紫麓戏剧空间以原创剧目制作为主要运营方向,除了为众多小型优质剧目提供演出场地外,还承载更多功能,创排了舞蹈、脱口秀等多种表演形式的展演。

  文旅融合,小剧场赋能城市发展 

  以小剧场赋能城市,艺术就能在城市中轻盈流淌。小剧场虽小,却可以撬动戏剧大市场和文化大舞台。南京市结合文商旅融合特点,积极培育自身文旅品牌,加强传播营销,催生出一批面向普通大众的、个性化、复合型、体验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成为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艺术业态模式。

  为了更好地丰富小剧场演出活动,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创新搭建南京小剧场综合线上平台——“金陵小剧场”平台,收集整理全市所有的小剧场资源,观众可通过点击剧目、活动、视频、福利等子菜单,及时获知各个小剧场最为详尽的剧目资讯及导览服务。小剧场建设需要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南京市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小剧场运营规律,调动多主体参与。抓饭直播,南京国民小剧场率先号召并成立“南京小剧场戏剧联盟”,助力南京以及外埠剧团从演员、导演、音乐设计、剧目编排、舞台美术设计等一系列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同时,国民小剧场还提出建立“南京小剧场戏剧主题共创平台”,吸引更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文化团队的融入,形成更大的共创空间。

  探索文商旅深度融合的路径,把南京的故事线变成旅游线、产品线、消费线,形成新的城市产业动能。南京市秦淮区陆续推出了“秦淮有戏”“秦淮故事”“夜泊秦淮”等品牌,通过品牌logo设计、剧目创作与项目签约,以小剧场为载体,将秦淮特色全面呈现给市民和游客,实现了“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绝妙体验。举办不同形式的戏剧节(季),以精品活动拓宽消费市场。南京戏剧节以优质的剧目和丰富的活动,吸引了近5万人次的外地观众来宁看剧、旅游,以文促旅,成为南京文化旅游融合中的亮丽名片。拓展产业空间,打造戏剧全产业链,以一批城市知名小剧场为中心,延伸策划设计、文创产品、艺术普及教育、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配套业态产业链,成为南京小剧场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4月2日,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在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举行。漫步老门东,小剧场戏剧随处可见,场外·沉浸式戏剧场景、场外·市集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热情参与;“结庐市隐”水榭(小戏台)上,黄梅戏《女驸马》选段精彩上演,小东园里,昆曲《牡丹亭》水磨腔低回婉转,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南京小剧场探索之路背后,是高标准谋划、品牌化打造、可持续发展。1989年,全国首届“南京小剧场戏剧节”举办,这一标志性、开创性事件一直广为业界称道。此次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再次与南京相约,充分展现了南京着力构筑文艺高地、攀登文艺高峰的坚定目标。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南京市将继续打造一批公益性小剧场,进一步强特色、强品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百花齐放的示范效应,把建设工作成效转化为制度性成果,推动南京小剧场建设迈上新台阶。(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