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海南传统技艺黎锦、苗绣,传统戏剧琼剧、公仔戏,传统美术椰雕、木雕等丰富的非遗资源,近年来,海南非遗以研学、旅游、直播、文创等全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示非遗和当代生活相融的魅力,不仅成为海南旅游的一大亮点,也让非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非遗旅游有味道
“感觉海南琼剧特别有意思,虽然听不懂,但旁边的字幕帮上了大忙,太精彩了!”来自湖南的张丽无意间“邂逅”到海南琼剧,便被其独特的舞美、唱腔吸引。她说,外出旅游,除了山海景致等不同,探寻当地那些具有“烟火气”的生活,可以说是旅途中最大的收获。
如今,非遗不仅在逐渐“年轻化”,还在逐步“日常化”。许多细心的市民和游客发现,在海南酒店和景区,身穿黎苗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竹竿舞早已被列入日常互动节目当中。而乡村旅游,也逐渐增加独具特色的沉浸式非遗体验。
前不久,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海南琼中云湖乡村旅游区举办了“久久不见久久见——2021年海南(琼中)乡村民歌音乐会”,让人们领略到了海南民歌的魅力。崖州民歌、儋州调声、黎族民歌、临高渔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与一般音乐会不同,当晚乡村音乐会的歌者来自海南民间,他们放下锄头拿起了话筒,收起渔网就连上了互联网,用别具一格的方式为大家奉献一场海南民歌的视听展演。
从景区到酒店,从都市到乡村,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为旅游者带来“独家记忆”。同时,越来越多综艺节目到海南取景时也不约而同将镜头转向了海南非遗。通过综艺“种草”,人们发现原来除了阳光海浪,带着浓厚历史印记的海南非遗旅游还可以这么好玩!
非遗项目进景区
“一个动作代表一个图腾,真的这么神奇吗?”在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内,孩子们正跟随黎族演员学习叮咚舞,了解黎族崇拜的大力神、龟、牛蛙等吉祥物的寓意。在这里,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钻木取火、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集中展示,成为海南非遗研学的一扇重要窗口。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东表示,景区近年来将非遗研学作为重点项目开发,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核心,不断拓展基地“产、学、研”配套设施,打造全链接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海南非遗的魅力。陈国东介绍,槟榔谷还将联合周边的市县,进一步完善和扩展非遗研学线路。
陵水椰田古寨黎苗文化旅游区将海南少数民族原始生存文化、歌舞文化、婚礼习俗等搬上景区“古寨剧场”的舞台,这场名为《高哒莱》(“高哒莱”源于黎族语言中“好久不见”的意思)的舞台剧是了解海南生活文化、人文风俗最直观、震撼的沉浸式体验。该剧目自推出以来好评如潮。
景区负责人表示,《高哒莱》由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和椰田古寨黎苗文化旅游区联袂出品,是景区的一次成功探索。演出将黎锦、八音竹木乐器、打柴舞等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集聚黎苗歌舞艺术精华,让观众在领略海南独有的黎苗民俗风情的同时,了解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有盼头
在海口骑楼老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琼剧和海南公仔戏“逢节必演”,成为人们在海口感受海南非遗的必打卡项目;在乐东莺歌海盐场,人们在这里探寻一颗海盐的阳光之旅,领略海盐晒制技艺的魅力;黎锦服饰大秀走进百年历史文化街区闪耀琼岛;非遗传承人走进直播间“带货”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海南非遗与旅游、电商、时尚、教育等融合发展,海南旅游也愈发“有滋味”。
此外,海南还通过非遗研学创意设计大赛、非遗研学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汇集形成人才智库,为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而精准发力。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处长饶琼娟表示:“希望通过研学,让我们的中小学生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传播非遗,让他们在耳濡目染当中掌握和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认为,海南的非遗项目,特别是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需加强和社区、学校、旅游、民宿、酒店、景区及更多的商业机构进行跨界融合,让非遗项目更生动地展现在老百姓的面前,让更多年轻人喜欢非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出台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黎锦及周边产品开发实现生活化、时尚化、国际化,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文化名片。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不断加快,海南将加大非遗产业发展力度,让海南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走向国际舞台。 (林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