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磅称重、现场结算……7月20日,陵水分界洲岛旅游区扶贫采购小组成员再次来到五指山市冲山镇福关村收购农产品,这是该景区今年第4次到这个贫困村收购农产品。景区扶贫采购小组成员与贫困户一起将生猪、鹅等相关农产品过秤、上车,并全部以现金形式现场结算。“分界洲岛景区主动上门来收购合作社的农产品,解决了村民手头农产品销售难题,有了销路大家的积极性肯定会更高。”福关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明笑容满面。
近年来,我省通过全域旅游统筹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为根本,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和开展精准帮扶为主要路径,不断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全省旅游扶贫取得积极成效。
农旅融合扶贫模式不断创新
“旅游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富民产业。近两年,我们通过推动旅游扶贫规划编制、确定旅游扶贫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扶贫培训等,不断推动旅游与扶贫工作融合发展,多管齐下建立旅游扶贫机制,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在推动我省‘小康提速’中发挥更大作用。”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琼中什寒村,一户户贫困户开起的农家乐、民宿吸引着城里人自驾到此感受着“海拔最高黎苗村庄”的魅力。目前,什寒村有农家乐19家,其中18家均为村里原来的贫困户经营;村里还有各类民宿床位97床,价格从80元至328元不等。学技术、搞养殖、开饭店等悄然成为村民的迫切需求,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最美乡村”。
以开发旅游驿站而整村脱贫的“白沙罗帅村模式”、互联网+旅游扶贫的“琼中什寒村模式”、新型城镇化+旅游扶贫的“琼海会山镇模式”……越来越多的乡镇在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模式。
结对帮扶量身定制“旅游饭”
为有效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省旅游委组织动员全省大型旅游企业、星级酒店、景区景点、旅游院校等单位与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结对帮扶,号召全行业通过帮助宣传推介、客源组织、招商引资、送教上门、劳务用工、农副土特产品供应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去年10月,分界洲岛旅游区在省旅游委的牵线搭桥下,与五指山市冲山镇福关村结成“精准扶贫”对子,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海南省旅游委关于开展旅游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工作部署,从劳务用工、人才培训、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帮扶该贫困村。“我们将保持与福关村干部的联系,随时了解村民自产农产品情况,景区敞开渠道上门收购。”分界洲岛旅游区总经理符胜告诉记者。
在帮扶周边村民的过程中,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积极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引领”,不仅通过捐资改善周边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还在劳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和安置当地村民,并针对性地为当地村民量身定制“半天务农+半天务工”的弹性工作模式。
“海南旅游景区扶贫呈现投入资金大、参与时间长、涉及面广、扶贫功能强等特点。”省旅游景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海南景区将更好地融入到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帮扶脱贫工作中,实现“景区带村”发展。(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