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文化报记者李静报道:戏曲,不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而且它在演绎故事、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因此无论是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加强思想教育的角度,在青少年中普及戏曲艺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月23日,“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暨传统文化进校园行动”系列活动之海南站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启动,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把戏曲以动漫的形式送进校园。
该系列活动是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资源以数字动漫的形式送进课堂,让传统文化以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深入少年儿童的心灵。
去年10月,该系列活动在湖南正式启动,戏曲成为其首选的推广项目。为了使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禀承“转变观念、服务到底”的宗旨,联合各界力量,首先精选出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经典唱段,如京剧《苏三起解》、越剧《九斤姑娘》、黄梅戏《天仙配》、豫剧《七品芝麻官》等制作成戏曲动漫,并精心编制了一套《小学生学戏曲》系列教材,画面精美、语言生动。然后,他们又从全国各地请来知名艺术家,对湖南首批试点的60所学校的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将教辅读本、动画光盘和课件光盘送进试点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各校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通过课堂和社团进行推进的,也有结合戏曲中的念白走诵读路线的,不但受到孩子们的广泛欢迎,同时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在海南当天的活动中,记者看到,台下以京剧《三岔口》中的焦赞等为原形创作的戏曲动漫人物张贴于校园各处,形象夸张、可爱有趣;台上由第九小学学生演唱的琼剧选段《偷包袱》等,有板有眼、充满童真;在该校的电子阅览室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观赏戏曲动漫作品,神情专注、笑意盈盈……该校一位名叫陈佳妤的学生告诉记者:“原来戏曲在我的印象里是老古董,可变成动画后就可爱多了,我很喜欢。”记者手里的一本《小学生学戏曲》教材也被一位学生“抢”走,“因为里面的动漫人物画得太漂亮了”。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说,用动漫来展现传统戏曲,既保留了戏曲艺术的神韵,又发挥了现代数字技术的特长。同学们不仅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图片和动漫,直观地了解戏曲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经典唱段学唱及表演等互动活动。这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体验式学习方法,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突破了传统戏曲的传授模式,也为文化共享工程面向少年儿童的服务创新开辟了有效途径。
在海南站启动仪式上,主办方还向琼剧表演艺术家李桂琴、理论家符实等颁发了聘书,之后他们将投入到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中。李桂琴说,戏曲以动漫的形式进校园,并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在海南历史上还是首次。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只有先让青少年对传统艺术感兴趣,才能谈到未来传统艺术的发展,此次活动将重点放在青少年培养上,可谓抓住了文化传承的关键。据悉,此次海南的试点学校共计30家。在活动的推广过程中,主办方将大力发挥海南本土人才和资源的优势,让中华传统文化和海南本土文化在青葱校园交汇融合。
我国目前约有3.4亿名少年儿童,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继戏曲之后,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还将把民族音乐、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以动漫的形式源源不断地送进全国各地的校园。继海南之后,今年他们还将在湖北、重庆、广西等地启动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是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海南省文体厅、海南省教育厅、抓饭直播光华科技基金会共同主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