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目前有国定贫困县38个、省定贫困县15个,涉及6492个贫困村、430万人口,脱贫攻坚任务极为艰巨。2015年以来,河南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按照“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扶民生、扶发展”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文化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抓贫困地区文化扶持政策到位。文化扶贫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抓手,精准施策。一是突出“1个引领”,即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引领,一招求多效,整体推进贫困地区各项文化工作。二是出台“5个文件”,即牵头起草并推动出台《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各地纷纷出台配套的实施办法,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召开“3个会议”,2016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郑州召开了“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9月省政府在永城市召开了“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今年3月省文化厅等部门在济源市召开了“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强力推进有关部署落实。四是落实“1项资金”,即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从今年起,省财政在整合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基础上,设立了额度为1亿元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其中特别加大了对基层和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
第二,抓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位。设施欠账是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主要短板。为此,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推进贫困地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到2020年,全省贫困地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强化督导落实,有力推动各地工作开展。加强示范带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体育局等部门出台了《河南省实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工作方案》,计划于今明两年,按照“七个一”标准(1个文化活动广场,1个文化活动室,1个简易戏台,1个宣传栏,1套文化器材,1套广播器材,1套体育设施器材),在全省38个国定贫困县,每个乡镇选取1个行政村建设1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共计644个。今年首批299个村级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二是完善贫困地区文化设施设备。针对贫困地区文化设施设备短缺情况,今年争取中央财政3168万元,为3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58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送一批文化设备。从今年起,争取省财政支持,每年拿出1000万元,扶持20个贫困县每县50万元,用于文化设施新建、改扩建、设备购置等,三年内对全省53个贫困县补助一遍。三是实施贫困地区流动文化服务设施配送工程。为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前几年为全省贫困地区配送流动舞台车的基础上,去年以来,先后为38个国定贫困县配送了38辆流动图书车、20辆流动文化服务车,为10个省定贫困县配置了10辆流动图书车,明年还将为18个国定贫困县配送18辆流动文化服务车。
第三,抓贫困地区文化惠民活动到位。文化扶贫的根本目的,是发挥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的教育功能,更好地教育人、鼓舞人、引领风尚、推动发展。一是以文艺的形式凝聚发展正能量。近年来,围绕省委、省政府大力弘扬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和带领群众脱贫攻坚模范人物群体,创作推出了现代豫剧《焦裕禄》《村官李天成》《史来贺》《春满太行》《燕振昌》《风情梨花寨》,话剧《红旗渠》等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以及一大批小戏小品小剧,其中豫剧《焦裕禄》、话剧《红旗渠》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全社会传播弘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创业精神,增强了贫困地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凝聚了发展的正能量。二是多措并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连续将基层“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列入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每年投入1.78亿元,推动全省3000多个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惠民演出实现城乡全覆盖,在活动实施中注重向贫困地区倾斜,今年组织在53个贫困县演出1699场,总投入1600多万元。今年9月在全省启动实施了“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用三年时间,实现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全省大中小学生每年都能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充分利用贫困地区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流动文化服务设施等,一方面开展各类文化娱乐、休闲、健身活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另一方面开展各类政策宣讲、科技普及、艺术普及、法制宣传、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传播科学知识,提供致富信息,提高文化素养。三是大力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2014年以来,每年选派800名文化工作者,到县以下文化单位开展帮扶工作,给基层培养了一支“永不走”的文化人才队伍。
第四,抓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富民到位。河南是历史文化大省,贫困地区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开展文化旅游的资源富矿。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积极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贫困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间手工艺品、演艺娱乐、乡村文化旅游等特色文化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全省先后命名六批34个特色文化产业乡、41个特色文化产业村,镇平玉雕、滑县木版年画、濮阳杂技、民权农民画、固始柳编工艺品等特色文化品牌,享誉海内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加强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加强对贫困地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实施了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工程、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程、非遗生产性保护工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等。去年以来,累计扶持53个贫困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近2亿元,淮阳太昊陵、淅川县荆紫关镇、社旗赊店古镇、新乡丁李湾村等成为带动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来源:河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