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设区市中首部非遗保护法规《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它标志着衡水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近年来,衡水市在有效保护非遗的同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走进群众,与旅游融合发展,与现代生活充分联结,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提供了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衡水方案”。
搭建非遗传承展示平台
11月14日,衡水市碧水湾港城市书房内热闹非凡,剪纸技艺传承人李娜边讲解边示范,指导孩子们折纸及裁剪。随着李娜手中的纸张变为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孩子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参与到剪纸体验中。
近年来,衡水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常态化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及体验活动,深受市民认可。
衡水拥有衡水内画、武强木版年画、形意拳、戳脚等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依托当地优良的教育资源,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融入教育体系,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
“相关举措包括建立中小学传承基地、开设非遗特色课程、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和教学科研、组织学生实地体验非遗技艺等。”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科长马宁介绍,衡水市珍宝街小学成立“内画工艺坊”兴趣社团;形意拳教育基地落户深州市第三中学……目前,衡水已经设立60余处非遗传承基地,涉及中小学等多个场所,在全市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衡水积极探索搭建非遗展示新平台,不断推动非遗走进群众、融入生活。近年来,衡水创新打造了7个“衡水非遗会客厅”,让市民与非遗“面对面”;联合衡德高速服务区创建非遗展厅,借助服务区宣传推介衡水文化……这些非遗对外展示新空间,成为了衡水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为乡村振兴积蓄发展动能
秋忙结束之后,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村民安志国一家人并没有闲下来。作为衡水内画非遗工坊的合作户,安志国正忙着磨制如意瓶、茶叶罐等内画摆件毛坯。由他磨制出的《天下吉祥》内画景泰蓝宝尊,经过画师的巧手绘制,卖出了好价钱。
据了解,衡水内画非遗工坊全市共有合作农户300余家,使得1500余名村民实现年人均收入3万元至5万元。衡水内画“走出传统工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像这样的非遗工坊,衡水共有51家,绝大部分位于群众家门口。近年来,衡水积极探索‘非遗工坊+农户’‘非遗工坊+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群众就近就业。”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叶介绍,依托非遗工坊,衡水涌现出王自勇等110余名优秀非遗工坊带头人,先后培育打造衡水内画、阜城剪纸、大营裘皮等20余个非遗品牌,带动3.6万余人增收致富,并为300余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非遗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如何带动更多群众加入致富队伍?今年以来,衡水先后组织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班、线上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发和融合创新发展培训班等,通过开展技艺培训、入户指导、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吸纳农村赋闲劳动力上岗就业,为乡村振兴积蓄了人才动能。
近年来,衡水召集非遗工坊带头人一起探索和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包括分享新媒体平台直播带货成功案例,帮助工坊产品入驻天猫、淘宝等平台,鼓励工坊非遗产品亮相各种大型活动等,极大拓展了产品销售渠道。据统计,衡水市51家非遗工坊每年销售额约5.8亿元,其中线上平台达1.2亿元。
满足群众多元化出游需求
衡水湖景区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连日来,观鸟成为了当地的热门话题。为丰富游客体验,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衡水内画、武强木版年画、深州形意拳等极具地域特色的非遗元素和文化内涵融入景区,打造文旅新业态的同时,极大丰富了游客体验。
据了解,衡水不仅制定了非遗进景区活动方案,还先后打造衡水非遗购物节、大运河非遗创意作品展等活动,积极构建“非遗+旅游”消费新场景和产业新格局。以非遗购物节为例,今年当地组织20个2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相关负责人与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对接,搭建非遗与旅游景区供需的合作平台。
刘叶表示,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出游需求,衡水市将地方特色鲜明、趣味性强、体验价值高的非遗项目进行了有效整合,先后推出了多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备受游客青睐。下一步,衡水传承好非遗的同时,将不断探索“非遗+”融合发展路径,为持续叫响“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增添非遗动力。(李秋云 范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