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看“村晚”,升腾浓浓年味。春节将至,湖北各地“荆楚四季村晚”迎春文化活动燃起冬日里的“一把火”。
在潜江市浩口镇庄场村,农民通过丰富的年俗互动活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春节文化体验之旅;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花坪镇大石板村,以“张灯结彩迎新年、四村同创谱新篇”为主题的“村晚”满溢农家风情乡村记忆;在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高桥村,咸宁市2024年“村晚”示范展示活动让大家找回记忆里的年味……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荆楚四季村晚”品牌活动已形成了以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全省各级文旅部门主导、全省各级文化(群艺)馆辅导、当地乡村自愿组织的工作机制,以当地乡村节目为主、以结合当地民俗和节庆活动为契机、以融合文旅农商为拓展、以“主流媒体+新媒体+乡村网红”推介为矩阵宣传的活动模式,探索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据统计,2023年,湖北省共开展“村晚”活动累计1000余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达3000余万人次。
“村晚”作为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文化活动,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心里话、赞新生活。
1月13日,在建始县花坪镇大石板村举行的“村晚”活动上,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欢乐抓饭直播年》、歌唱表演《如愿》、歌舞表演《济公送福》、儿童舞蹈串烧《彩云之南》《四季》、大合唱《不放弃》等节目,以乡村变化为主线,把村民感党恩、讴歌新时代的感情唱出来、演出来。“钱袋子鼓起来了,我们想找点乐子!”大石板村党支部书记谢世燕笑着说。
东巩民歌《三月三》、非遗民俗表演《采莲船》、舞台剧《王家畈村变了样》……不久前,在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王家畈村举行的“大地欢歌·荆楚四季”“村晚”活动上,一张张熟悉的演员面孔、一个个接地气的节目,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鼓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该村村委会主任李国帅说:“平时村民热衷于唱歌、跳广场舞,现在上了台,跳得更起劲了。”
不仅有惠民演出,还有送福送春联、有奖问答等。在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高桥村举行的“村晚”示范展示活动让群众收获满满。高桥村三组村民章满星说:“活动很好,提振了大家的精气神。”
近年来,湖北省的各类“村晚”上演了孝昌县的小品《在灿烂阳光下》、来凤县的土家“打安庆”《幸福光辉耀山乡》、保康县的舞蹈《耕牛闹春》等反映新乡村新风貌的作品,涌现出一群乡村文化工作能手,培育了一批文艺团队。
本土特色节目、非遗项目在“村晚”上亮相,有效传承了传统文化。大型民俗表演《龙腾虎跃过大年》、原生态潜江民歌《栽秧歌》组歌、少儿花鼓戏表演唱《裱花》……1月28日,在潜江市浩口镇举行的“欢乐乡村”“村晚”展示活动上,12个精彩节目以地方非遗民俗项目为创作元素,由非遗项目传承人、民间文艺骨干与文化志愿者共同编排,让传统文化习俗“活”起来、兴起来、传下去,擦亮了“全国非遗旅游小镇”品牌。
贯穿四季的“村晚”一直是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舞台。宜都的表演唱《青林娃娃爱猜谜》、赤壁的歌曲《羊楼洞青砖茶》、利川广场舞《利川红》等作品生动展示了地域特色文化,莲湘、雕花剪纸、汉绣甚至热干面等都作为舞美道具被搬上舞台,“京汉楚花黄”等传统戏曲更是在广阔的乡村舞台广为传唱。有专家表示,与地方文化、地方特色融合之后,“村晚”有了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村晚”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更是“赶集会”“庙会”“年货节”。
湖北各地因地制宜,将当地农特产品、旅游产品、非遗文创产品等乡村好物,在“村晚”的平台上进行包装展示、展销,各地乡村“网红”同步组织电商展销。襄阳香包、小红刺绣、竹编水杯、生肖雕花剪纸等文创产品深受欢迎,露营、民宿、农耕游学等乡村沉浸式体验IP让乡村呈现出新气象。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表示,2024年湖北省将聚焦群众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效运转,继续举办“荆楚四季村晚”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