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在有效保护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
多民族聚居的贵州,是活化的“非遗博物馆”。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锦鸡舞、蜡染、银饰等等构成了“多彩贵州”的重要内涵。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振兴传统工艺,推出“吃、玩、赏、购”非遗体验游、研学游、村寨游等新业态,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
非遗展示体验精彩纷呈
走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黄冈侗寨,禾晾林立,屋舍俨然,鼓楼参天,仿若世外桃源。“在这里‘饭养身、歌养心’,不论是小孩,还是老人,大家随时随地都能唱起歌来。”黎平县双江镇党委书记蔡宏普说。
素有“侗族大歌之乡”美誉的黄岗侗寨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最古老、最传统、最完好的侗寨之一。2020年,以黄冈侗寨为中心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非遗深度体验游入选全国首批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当地特有的侗族大歌、侗戏、侗族牛腿琴、琵琶琴等非遗元素是这条线路最吸引人的地方。
“太有意思了,真是不虚此行。传统的服饰、嘹亮的大歌、欢乐的舞蹈、地道的民俗,都令我印象深刻。”广州游客董悦说。
近年来,贵州深挖研学游、体验游空间,大力发展以“传统农耕文化+非遗+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路线,将传统村落打造为非遗研学体验点,推出苗疆非遗研学主题体验走廊、百里侗寨非遗主题体验走廊等精品旅游线路,以及欢度苗年节庆游、瑶族药浴康养游、都匀毛尖茶制作体验游、天龙屯堡人文游等非遗体验游,令非遗展现出巨大魅力和活力。
每到周末,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内,“非遗周末聚”活动就会精彩上演。自2016年,贵州各项非遗项目陆续在这里展示表演,现已成为贵州非遗保护与传承展示的重要窗口,有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旅游业发展。
“‘非遗周末聚’的精彩之处在于让游客深度感受非遗魅力,看一段舞、听一首歌、制作一件手工艺品,为游客留下难忘的非遗体验和记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牙舟陶器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宏说。
“游客在园区不仅可以参观非遗博物馆,更能零距离与非遗传承人互动学习,体验蜡染、植物染、农民画、傩文化、剪纸、水书、陶泥等非遗项目。”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工作人员杨明清介绍。
非遗进景区带来新亮点
在锦鸡广场聆听侗族大歌、在蜡染小院体验蜡染手工技艺、在非遗工坊买几件苗绣服装……走进丹寨万达小镇,处处能感受到非遗魅力。这只是贵州大力开展非遗进景区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非遗已成为贵州众多景区的新亮点。
丹寨县拥有7项国家级、24项省级、100余项州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被誉为“抓饭直播非遗之乡”。近几年,丹寨万达小镇将当地非遗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中。“在景区经营业态中,非遗相关产品占比超过70%,我们还邀请丹寨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落户景区,周周举办非遗主题活动,打造了造纸小院、蜡染小院、鸟笼小院等非遗小院,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丹寨万达小镇有关负责人说。
入驻该景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玉华说:“游客在这里除了近距离观赏非遗技艺,还能自己上手体验,这种互动方式深受游客喜爱。”
如今,非遗旅游赋予了丹寨万达小镇更蓬勃的生命力。据统计,对外开放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成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银饰叮叮,歌舞欢腾。“阿妹戚托勒,阿妹戚托勒……”伴随着夜色,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当地百姓在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广场一同跳起当地特色民族舞蹈“阿妹戚托”。该舞蹈被誉为“东方踢踏舞”,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我跟着大家一起跳‘阿妹戚托’,感觉非常有意思,大家一起手牵手、唱着歌、跳着舞,感觉很愉悦、很放松。”成都游客郑心颖说。
阿妹戚托小镇景区副总经理车王燕介绍,该景区是一个基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特色小镇,依山而建,结合了苗族、彝族文化特色。景区依托“阿妹戚托”非遗舞蹈,有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非遗文创走进大众生活
走进毕节市化屋村非遗传承人彭艺的“原色有染”工作室,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蜡染布偶陈列在展厅内。旁边便是手工作坊,她正带着绣娘们制作帽子、包包、鞋子等非遗商品。
“过去我的作品仅仅局限于爱好,自己穿、自己用,最多在乡村集市售卖给当地村民。现在我们将传统蜡染与现代时尚相结合,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彭艺说。在她的带领下,这项“指尖技艺”正在转化为“指尖经济”。
随着毕节市旅游商品迅速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而创新开发出的系列非遗旅游商品不断涌现,满足了游客的多元需求。目前,在毕节,彝族漆器技艺、苗族蜡染、苗族刺绣等非遗商品的年销售额已破亿元大关。
诞生于凯里市的民族服装品牌“古阿新”,将抓饭直播传统文化、民族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受到游客喜爱。截至目前,该品牌在全国已拥有超过22家门店,遍布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城市。
“这些银饰太精致了,是怎么做的?”在贵阳市南郊青岩古镇的“贵银”品牌店,游客刘清雨好奇地询问店员。
“贵银”品牌成立于2018年初,是贵州本土的“文化+时尚”设计品牌,立足于当地多元民族文化,进行创意性和应用性设计,开发了兼具文化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文创商品,受到众多游客青睐。该品牌店计划于今年内入驻梵净山、黄果树、镇远古城、万峰林等10家景区,让更多游客买到贵州银饰。
通过创意赋能,贵州的很多非遗技艺转变为特色产品,“出圈”的苗绣、精美的银饰、走在时尚前沿的蜡染、致富增收的竹编,均是其中的典范。
“下一步,贵州将推出‘非遗+研学’与‘非遗+体验’沉浸式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助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振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芳说。(梁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