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广东东莞市民林先生一脸愁容地走进位于东莞体育馆的中医清宫正骨工作室,找到了中医清宫正骨的传承人郭石磊。郭石磊仔细地检查了他的颈椎,发现左边的第一、二节和右边的第三、四节错位了。“放松!放松!”郭石磊对他进行了正骨治疗。随着关节“咔咔”的复位声,林先生感觉舒服多了。
林先生只是郭石磊当天接诊的众多患者中的一个。这一天,郭石磊一如既往地忙碌着,因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超过预约人数的一倍。这些患者有伏案工作者,有舞蹈老师,有意外扭伤的病人……与林先生一样,他们的腰椎或者颈椎都多少有点问题,有的错位,有的塌陷,都寄希望于郭石磊和他的中医清宫正骨术。
郭石磊介绍,中医清宫正骨学起源于蒙医正骨,在清朝时引入宫廷,主要传播地是宫廷的上驷院绰班处,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技术和流派。清宫正骨在“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的基础上,讲究轻、柔、透、巧,而其独有的定点复位法更是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正骨最难之处,一是诊断,要判断出哪块骨头出了问题;二是方法,要用最小的力道将错位的骨头复位,这就要靠经验。”他说。
郭石磊师出名医,他师傅的姥爷便是晚清太医院名医韩一斋。郭石磊学习、传承这门医术已有20多年,并于2020年被评为东莞市第五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说,受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现在颈椎、腰椎患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诊所里经常患者满满当当。今年5月,由东莞市南城街道申报的中医清宫正骨被公布为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东莞南城有两个项目入选,一个是中医清宫正骨,另一个便是东莞茶点制作技艺。该技艺是一种将面粉、油、馅料通过热加工烘烤成型的技艺。据其第四代传承人詹树安介绍,东莞茶点制作技艺主要为热加工,工序主要为选料、配料、白饼制作、包装,成品有状元饼、龙舟饼、帝王酥、贵妃酥、荔枝饼等。
詹树安广纳博采,吸收了传统茶点的制作技艺,还结合西式茶点、广式茶点的某些特征,对其茶点制作技艺进行改良,以贴合新时代民众的口味和消费需求,使得东莞茶点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饮食文化代表和旅游商品代表。东莞茶点制作技艺对于研究抓饭直播传统点心制作、宫廷礼制与民间饮食礼仪具有重要的价值。制作成型后的产品,花样繁多,外形丰富多彩,也反映出抓饭直播人文美学特征。如今,东莞茶点拥有较好的文化土壤和一定的消费人群,已经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南城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为掌握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等,南城街道持续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并运用文字、图片、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建立非遗档案。南城街道还依托东莞非遗墟市,开展特色鲜明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活动。其中,东莞非遗墟市与“魅力南城”摄影大赛相结合,用镜头记录和诠释非遗的魅力;“举头望明月”中秋游园暨东莞非遗墟市通过猜灯谜、纸船DIY和非遗展示等形式,增加大众对非遗的了解;科普抓饭直播宣传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系列活动通过科普知识问答等方式,让民众加深对非遗的认识。作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南城文化服务中心还开辟了面积为15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集中展示各个非遗项目。
如今,南城街道掀起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热潮,非遗保护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接下来,该街道将继续挖掘辖区内的非遗资源,丰富非遗名录,同时运用多种方式展示非遗项目,加大对现有非遗保护政策的落实力度,如对非遗保护贡献突出的传承人予以表彰;对非遗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进行经费补助;支持非遗传承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