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供需齐发力 救企扩消费 广东文旅产业稳步复苏
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
发布时间:2020.08.14 11:01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东省文旅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扶持政策措施,实打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和复工复产的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搭建营销平台、降低票价,鼓励扩大消费,稳步推进全省文旅行业复苏。
  截至7月底,全省A级景区开放率92.2%,其中14家5A级景区全部开放;星级饭店开业率97.2%;上网服务场所和娱乐场所开业率均超过80%;复工复业旅行社2275家,复工复业率70%;全省已组织团队游2.16万个、85万人次。特别是7月19日跨省游恢复,叠加暑假出游效应,省内游、跨省游保持每天快速增长的态势,团队游、自由行瞬时搜索量激增500%,广东旅游业复苏进入快车道。
  一是深调研早行动,打好帮扶企业组合拳。深入调查了解广东省文旅企业受疫情冲击情况,广泛征求收集文旅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反馈意见建议,协调各方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并结合实际,在全国率先制订广东省政策措施。经省委、省政府同意,3月下旬,联合省委宣传部、省体育局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业平稳健康发展扩大市场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分类指导推动复工复产、加大财政支持、扩大市场消费等企业急切期盼的方面着手,推出“4亿资金+组合措施”,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能给就给、给就早给、扩大覆盖、提高效率,留住人才,留住项目。
  二是雪中送炭,急救中小文旅企业复产。受疫情影响,文旅业遭遇“寒冬”,企业经营和从业人员就业处境艰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刻认识到救市的关键在于救急需、救信心,帮助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进行扶持资金的具体分解和落实。经与省财政厅反复沟通协调,最终确定将3亿元的资金以直补企业、贷款贴息、促进消费的形式进行分配,首先让中小文旅企业“活下来”、就业保得住,让文旅企业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三是聚焦重点地区,按贡献直补企业。经反复综合研判损失程度、区域差异、后续发展等因素,对文旅企业的直补主要针对粤东西北地区和惠州、江门、肇庆15个市,支持行业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文化娱乐场所、星级酒店、民宿等文旅企业。具体补贴对象,由各地市按照营业收入、税收贡献、就业人数及复工复产、诚信守法经营等情况,评分推荐、择优扶持,确保财政资金补强补优,尽可能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补给,惠及企业超过1000家。结合实际情况和测算,补贴景区30—50万元/家,星级酒店2040万元/家,旅行社230万元/家,文化娱乐场所25万元/家,民宿5万元/家,直补资金安排约1.1亿元。同时,整合资金8000万元,对申报省旅游重点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文旅企业开展贷款贴息支持。
  四是整合资源,帮促企业保就业。广东省5万多名导游在疫情期间大部分收入没有保障,为减缓旅行社经营困难和导游就业生活压力,扎实落实退还旅行社保证金措施,积极协调行业组织减免导游会费。截至7月底,全省申请暂退质保金的旅行社共2340家,已退质保金总额7.73亿元,申请办结率100%。全省各地相关行业组织共减免导游会费135万元,受益导游人员超过12000人。联合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采取减免网络安全费用和部分宽带费用等措施,为广东省1.03万家在册上网服务场所,每家减免500至2880元不等,共约500万元,为旅行社、网吧等遭受严重冲击的行业一解燃眉之急。
  五是优环境降票价,鼓励扩大文旅消费。为妥善处置旅游投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下发《关于处理旅游者退团退费问题的有关指引》,充分发挥各类投诉平台和渠道作用,畅通投诉渠道,健全行政管理部门、人民法院和行业协会互动机制,依法妥善处理旅游投诉,保护消费者和旅游企业及服务人员合法权益,优化旅游经营和消费环境。上半年全省正式受理旅游投诉12331件,法定结案率达100%;其中因疫情退团退款受理投诉达10477件,结案9772件,结案率达93.3%。将原计划下半年组织的“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提前至6月份举办,惠民低价票比例占50%以上,并与广东移动合作,打造免费“线上演出季”,在线观看超64万人次。在“粤省事”设立文旅服务专区,开展“疫去春来 粤游粤精彩”等网上直播,为近百家文旅企业提供推介平台,累计浏览突破7000万人次。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暨“全域旅游在行动·广东人游广东”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动等。拟承办首届全国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指导办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文旅展会,并安排1000万元省级财政促消费专项资金引导,推动各地财政出台鼓励当地文旅消费的惠民卡,联合促销,让利于民,惠民低价票比例占50%以上,深入挖掘拉动群众消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