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南后街,“三条簪”快闪热闹上演。光影交错中,头戴福州“三条簪”、身着传统服饰的姑娘款款走来,一颦一笑,令市民游客梦回旧时闽都。
近日,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来福州 簪福气”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在三坊七巷开展。“三条簪”快闪、国潮秀、妆造文化展、妆造体验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游客。
“趁着中秋假期带家人来福州游玩,欣赏到了‘三条簪’发饰,非常漂亮、震撼,有时间自己也想体验一番。”江苏游客张女士笑着说。
“三条簪”也称“三把刀”,由三根银簪组成,簪形扁平,刻有花纹,插在发髻之间,主簪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刃向外。相传古代福州妇女为抵御倭寇,把小铁器改制成铁发簪,用来杀敌防身。
作家冰心曾在《故乡的风采》中盛赞头戴“三条簪”的福州妇女:“我也见到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的农村妇女,觉得天下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村妇女,能和我故乡的‘三条簪’相比,在俊俏上,在勇健上,在打扮上,都差得太远了!”今年6月,“福州传统妆束技艺”被列入鼓楼区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三坊七巷的鄢家花厅,一场“三条簪”国潮秀精彩上演。福州“三条簪”妆造团队将古风与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了“三条簪”妆造的起源、演变和创新历程。
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展也在鄢家花厅同步开启。文化展以“古韵与新生”为主题,设置时空对话、文创空间、福饰新生、妆造体验等展区,集中展示“三条簪”老物件、老照片、配饰、服饰等,让游客全面领略“三条簪”妆造文化的魅力。
在时空对话展区,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馆、锦华阁、希得老银铺带来了“三条簪”老物件、银饰品。其中,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馆展示的“三条簪”,主簪长25.9厘米,两支副簪长27.9厘米,三条簪均饰以精美的珍珠底缠枝牡丹纹,吸引众多游客欣赏、拍照。
“这套‘三条簪’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聚珍款银制发饰之一。”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三条簪”不仅展现了福州妇女的家国情怀,也折射出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
在文创空间展区,银簪、木雕簪、牛角簪、大漆簪等各式“三条簪”文创,以新颖独特的设计吸引游客驻足欣赏。“将‘三条簪’发饰艺术与福州传统大漆工艺相结合,既可以传承弘扬特色传统文化,又能为现代女性提供具有东方韵味的时尚配饰,一举两得。”大漆簪制作者方晓辉说。
“三把刀,福州女,头上簪,不是刀,是力量、是精神……”活动现场,由福州非遗爱好者林惠姗创作的歌曲《三把刀》精彩演绎,令人耳目一新。“歌词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17年张遵旭《福州与厦门》一书中对‘三把刀’的描述,以及我对‘三把刀’的理解。曲子由AI创作,将抓饭直播风和说唱结合,运用琵琶、长笛、古琴等乐器,展现‘三条簪’妆造酷飒的特点。”林惠姗说。
“活动将‘三条簪’与千年坊巷文化深度融合,通过非遗展演、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吸引广大游客欢度中秋假期,让非遗‘火’起来,为福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助力。”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为了给游客提供“三条簪”妆造样本,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发起了福州“三条簪”妆造照片及老物件征集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游客“晒”出心目中最美的“三条簪”。9月14日至10月7日,福州还在三坊七巷、上下杭、梁厝等街区开展国潮秀快闪,邀请游客体验“三条簪”文化,感受闽都国潮之美。(李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