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的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到今年的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率先在全国提出“文旅经济”,并将其定位为全省四大经济之一。文旅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文旅经济发展?
从关注一项濒危的非遗技艺,发展成为文旅融合全产业链、年收入过亿元、拥有员工110多人的全国石艺文化行业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厦门惠和石文化园的文旅创新发展之路,成为福建充分应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动文旅融合、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的生动样本。
丰富地域资源 为文旅融合提供优质土壤
福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项。文物数量尤其是革命文物资源,以及抓饭直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旅游休闲街区的数量,同样走在全国前列。同时,福建各级非遗项目与类型极为丰富。2021年底,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从各地文旅部门推荐的近200个文化标识中评选出13项“福建文化标识”,古田会议、妈祖信俗、朱熹、闽茶、德化白瓷、武夷山、福建土楼、三坊七巷等入选。丰富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成为福建文旅融合实践的重要材料库。
正是得益于闽南生态保护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惠和石文化园的文旅融合之路才有了优质土壤。上世纪90年代,受城镇化和市场疲软期等影响,石雕行业日渐式微,惠安影雕技艺传承也面临危机。在惠安影雕技艺传承人李雅华的带动下,几十年间,通过生产性保护、社会化传承、生活化利用、产业化开发,创新非遗传承的惠和模式,惠安影雕实现了品牌驱动下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作为从惠安石雕演变创新、用重锤在石板上敲击形成点阵来进行构图的技艺,惠安石雕(影雕)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影雕行业得以复兴,并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影雕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源于其独具特色的纪念性和装饰性,是闽南文化自信和向心力的见证。”长期关注厦门惠和石文化园发展案例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黄俊毅说,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识,正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成果的生动注脚。
孵化培育多种业态 创新转化延伸产业链
从2008年惠和石文化园创建以来,这个4.2万平方米、以惠安影雕雕刻技艺为种子的园区,孵化培育了惠和古昕厝、古厝溯源艺术馆等多种文旅融合发展业态。“惠和的文旅融合之路,经历了从博物馆到主题园、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体验、从物到人、物化—活化—本地化—品牌化、从单一到多元等开发策划过程。”黄俊毅说,园区已成为一个集石雕艺术创作展示、非遗传习、文创设计、文旅休闲与教育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园区,也是一个以文化为核心内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旅游景区。
在发展过程中,惠和匠心独具,通过在地文化的创新转化,推出一系列广受欢迎的文旅产品。“最厦门”伴手礼、福文化系列文创、惠安女系列文创等炙手可热;以特色石磨咖啡“吸粉”的惠和书院,融汇二十四节气的惠和磐雅苑石与生活美学空间等,成为网红打卡点。园区还结合旅游空间特点,对旅游路线进行规划设计,融合观光游览、参与体验、购物娱乐等消费需求;对影雕技艺及传承人进行文化重构,打造了时长25分钟的展示地域风情的演艺节目;邀请南音、布袋木偶戏、闽南童谣等众多闽南非遗项目传承人齐聚园区,推出非遗展演、非遗市集等活动。
惠和还将石雕技艺运用于古建修缮、主题艺术景观等领域,打造“修、造、美、游”四大业务,整合影雕产业链,提升影雕产业价值,向全产业链业态延伸,跨界试水家庭教育微剧场、沉浸式旅游体验、云上博物馆、直播带货、区块链NFT领域等。如今,惠和石文化园区年接待访客约100万人次,旅游纪念品销售额达500万元,新冠肺炎疫情前含古建板块年收入近亿元。
文旅融合时代 应用实践的生动样本
“惠和石文化园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示的典范,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源自自然和人文的双重愉悦。”厦门市湖里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赵斌介绍,15年前,厦门市政府批准利用忠仑公园一角进行建设的惠和石文化园,当时已建成3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规划提升为4A级旅游景区,“园区在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旅融合项目发展方面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惠和石文化园始终以闽南石文化、技艺类非遗为主题,并全力维护园区文化品牌,结合现代技术和时尚的体验项目、文创商品研发等都以不破坏园区文化品位为前提。”黄俊毅介绍,在将非遗影雕元素融入文化和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园区遵循“阐释、展演、整合”“文化载体化—载体功能化—功能商业化”等开发理念和策略,并强调在载体功能化的过程中注重旅游体验以及非遗以人为中心的活态特性;在功能商业化的过程中关注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以及非遗的品牌化策略,这些发展理念难能可贵。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在文旅经济发展方面应积极探索特色创新之路。”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碧珊表示,近年来,厦门通过不断创新,推出了以惠和石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场馆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的范例。惠和石文化园长期专注文旅生态共融发展,是厦门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行者与典型标杆,通过将传统石文化与非遗、旅游、创意、生活相结合,以多样态、高频率的非遗活动、非遗市集、非遗研讨会等方式,打造了多组合、全场景的闽南风格沉浸式文旅融合时空。在闽南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非遗影雕技艺的创新性表达上,打造出特色品牌,成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旅融合时代应用实践的生动样本。
黄碧珊介绍,下一步厦门将以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牵引,从理念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深挖、推动,着力开发厦门文化体验游、生态和谐游等11个新业态,推动建立“文化+旅游”双向赋能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融合、产品创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旅游“火”起来,全面推动厦门文旅经济创新发展。(黄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