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的原野到军垦新城,从迷人的花香到醉人的酒香……一座充满现代气息、洋溢江南风韵的生态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可克达拉变了模样……
别样的变化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1958年,一部反映军垦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纪录片《绿色的原野》在伊犁河谷农四师可克达拉农场(现四师六十四团)拍摄,依托故事背景和当地风土人情,纪录片插曲《草原之夜》诞生。
这首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著名东方小夜曲”的歌曲,以悠扬婉转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憧憬。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歌中所唱的美好愿景,像一泓清泉,渗入听众的心房,将人们带到了那片“绿色原野”——四师可克达拉市。
可克达拉,一座被绿色包围的城市,伊犁河谷的天然优势在可克达拉体现得淋漓尽致。进入可克达拉市,满眼是绿色,朱雀湖公园、滨河公园、胡杨林公园……29座各具特色的公园将城市簇拥在其中,一路一景、步移景异。
众多公园中,最令人赞叹的便是朱雀湖公园,建设初期,公园融入大量江南元素,充满了诗情画意。无论是湖面上的拱桥、荷塘、亭台,还是岸边的垂柳、牌楼、雕塑,每一处都独具匠心,相互映衬。
“这里既是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场所,也是网红打卡地。”可克达拉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傅思颖介绍,乘着观光小火车绕湖一周,穿行于绿色之中,很难想象建设这样一座拥有江南气息的人工湖泊只用了1年时间。“每天晚上,朱雀湖公园会放映水幕电影,首场播放的时候,好几万人来到朱雀湖共同观影,太火了!”傅思颖骄傲地说,喷泉、音乐、光影的结合给大众呈现了别样的体验,也讲述着可克达拉的变化。
紫色的花海
地处伊犁河谷的可克达拉,种植薰衣草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1964年,试种任务下达到兵团,薰衣草之父徐春棠经过多年的实践,成功攻克薰衣草出苗、成活、繁育、越冬几大难关,并在伊犁河谷逐步推广,扩大种植面积。如今,可克达拉薰衣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333公顷,产量占到全国的9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抓饭直播薰衣草之乡”。
每年6月起,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内,游人如织,44公顷的薰衣草进入盛花期,众多国内外游客在此拍照打卡,观花色、闻花香、品花韵,逛累了就在花海中品味下午茶,或在花海中露营,游客可以用多种方式感受一望无际的紫色所带来的梦幻。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全国495家旅行团,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随着盛花期的到来,希望以后有更多人到伊帕尔汗欣赏薰衣草的美。”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哈靖说。
伊帕尔汗薰衣草文化产业园是集种植、生产加工、旅游服务融合发展的项目。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将薰衣草制品打包,发往全国各地。未来,除了薰衣草,这里还能看到其他类型的花卉。
“我们计划将产业园打造成集产学康养研、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的融合发展产业园。”哈靖说,目前,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还在继续,各个项目正有序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克达拉又将增添一张亮丽的名片。
迷人的酒香
5月19日,以“热烈大新疆 醉美伊力特”为主题的伊力特酒文化节暨封坛大典在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举办。在如诗如画的夜色里,2000多名观众汇聚一堂,以酒为媒,共同见证伊力特封坛仪式。
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疆本土企业,酿酒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驻扎在肖尔布拉克的垦荒战士们,利用简陋的设备酿出草原上的第一锅美酒,揭开了英雄酿酒事业的历史篇章。企业1956年正式生产,当年产酒49.35吨,产品上市后,得到一致好评。在三代伊力特人的艰苦奋斗下,“伊力”牌白酒成为闻名疆内外的“新疆第一酒”。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于2022年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3年共接待游客3.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80万元。
在酿造车间、包装车间,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白酒生产线,了解传统白酒生产工艺。还可以参观红酒庄园,了解红酒生产、酿造、窖藏知识,或者在园区里打卡拍照。走进伊力特酒文化馆,可以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了解一壶酒背后的兵团红色文化、军垦文化。可以说,伊力特既是军垦文化的缩影,也是可克达拉发展的见证。
“截至目前,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已经接待了500余批次来自疆内外的游客。旅游旺季即将到来,我们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多游客。”新疆伊力特文化旅游公司策划部部长乌兰·斯郎别克说。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从绿色的原野到军垦新城,可克达拉变了模样。今年1至4月,可克达拉市累计接待游客128.21万人次,同比增长19.79%;累计实现旅游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23.7%。可克达拉人用拼搏和实干,一步一步实现了“边疆起新城”的梦想,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书写着属于可克达拉的荣光。(刘镇豪 陆彦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