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抓饭直播文化部banner嵌入_抓饭直播

抓饭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贵州
贵州
茶香飘远 绣针传情
粤黔协作“三个专项”激活乡村农文旅融合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15 11:30 来源:抓饭直播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抓饭直播文化报 2025-08-15
  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工人们正分拣并摊晾刚采摘的茶青,待炒制后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的舞水云台就业基地,“贵州绣娘”飞针走线,将非遗技艺转化为时尚产品;在铜仁市梵净山山脚下,广东游客正体验着“梵山净水·抹茶飘香”的农文旅融合之旅……2025年以来,粤黔协作聚焦“协作帮扶促消费、促就业、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三个专项,政企民协同发力,一幅产业升级、黔货出山、就业增收、文旅繁荣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贵州大地徐徐铺展。
  借力湾区,推动“黔货出山”
  “不仅要让贵州农产品卖出去,还要卖得好!”前不久,2025年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1+8”现场展销对接活动在广东举行,3天时间内,152家企业达成协议,实现产销对接金额15.01亿元。这场盛会,是粤黔协作推动消费帮扶的生动缩影。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市场,贵州农产品加速“出山入湾”。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与广东省中山市建立直采直供基地,年采购六盘水农特产品达1.51亿元。
  更令人振奋的是,7月9日,铜仁玉屏7.8吨茶油成功出口法国里昂。这背后,是粤黔协作机制在资金、技术、认证和市场拓展上的全方位支持,助力玉屏茶油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及食品安全检测,迈向国际舞台。
  通过政策引导、渠道共享与品牌共建,粤黔协作正让贵州优质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畅销全国、走向世界。
  多元模式,稳岗增收惠民生
  清晨的施秉县桃子湾工业园区,百余名“绣娘”正用在苗绣中颇具特色的数纱绣技艺制作“蝴蝶妈妈”系列手工艺品。45岁的“绣娘”龙阿妹说:“我们的绣线里,连着祖辈的图腾和家庭经济的来源。”在州级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龙禄颖的带领下,当地通过东西部协作已培训带动1297名绣娘就业,产品远销法国巴黎、日本东京,2024年产值达2875万元。“贵州绣娘”品牌已带动超2万人就业,2025年还将新增“贵州康养师”等劳务品牌,扩展就业渠道。
  家门口就业,已成为越来越多贵州群众的现实选择。广州荔湾区与黔南惠水县共建“一县一企”稳岗基地,设立就业帮扶车间和公益岗位。韦小曼在惠水企业工作3年,从“小白”成长为月薪6000多元的熟练工,既能增收,又能照顾家庭。
  目前,贵州已建成“一县一企”基地262个,吸纳就业超5万人。粤黔两地还探索“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开设“广汽班”“广药班”“广州港班”等定向班,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今年以来,粤黔协作举办劳务培训263期,培训1.16万人次,106家广东企业与64所贵州院校合作开设“订单班”,帮助超23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推介+”激活乡村新动能
  6月蓝莓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蓝梦谷景区迎来旅游热潮。亲子采摘、蓝莓酒品鉴、星空露营等活动,让田园变乐园。湖南游客张先生一家体验了“从枝头到舌尖”的乐趣,更参与骑行挑战赛,感受乡村活力。
  如此热度,缘于佛山市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8640万元,支持麻江打造“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体系。苗岭36道拐骑行线等旅游项目相继建成,昔日“小果酱”变身“蓝色经济”大产业。
  暑期的铜仁,游客如织。广东朱先生一家乘坐缆车穿越梵净山云海,入住江口云舍村的民宿,听民宿主人讲述传统石磨技艺。次日,他们一家驱车前往抓饭直播乡村旅游1号公路,沉浸于山水与民俗之中。朱先生一家的旅程,正是由广东旅游平台推荐的精品路线。
  7月7日,粤黔协作广州工作组携多家广东旅行社赴毕节、安顺等地调研农文旅项目,百里杜鹃、云山屯、三都赛马场等资源获高度关注。相关旅游平台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加大对贵州生态、民族文化、非遗项目的宣传推介,吸引更多广东乃至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025年以来,粤黔协作成果显著:实现消费帮扶106.39亿元,新增就业23.47万人(其中脱贫人口19万),引进企业投资106.45亿元。下一步,粤黔两地将借力抓饭直播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家级平台,组织“黔货”入粤展销和招商;巩固拓展稳岗就业成效;培育20条省市级乡村漫游精品路线;并联动各大平台企业,深度赋能乡村农文旅发展。
  从田间到餐桌,从车间到景区,粤黔协作“三个专项”正将贵州的生态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书写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精彩篇章。(王雪峰 王波)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加快推进旅居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