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今年“五一”假期,位于海陆丰革命老区的广东汕尾陆丰市迎来了旅游旺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碧海蓝天下,感受陆丰乡村振兴焕发的活力。
近年来,陆丰市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蹚出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后发先至的新路子。接下来,陆丰将启动13条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开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征程。
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比拼
2020年4月,汕尾市提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概念,陆丰市率先启动滨海走廊等6条示范带建设。3年来,这些示范带建设情况如何?近日,陆丰市举行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第五季,以“蓝色崛起 你我共创”为主题,展示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在“比学赶超”中取得的喜人成果。
相比前4季,本次擂台赛打擂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比赛更激烈。比赛设置了成果展示、找碴、表态等环节,以及美丽乡村、美丽农居、美丽通道、美丽田园、美丽产业、美丽民生、美丽动力和美丽党建8个评分指标。在PK环节,6条示范带沿线镇(街、场、星都管理办公室)的党(工)委书记在各“带长”带领下接受检阅。
在“成果来展示”“我们来表态”环节,党员干部通过渔歌、三句半、非遗串烧、陆丰皮影戏、宋词朗诵、群口相声等形式,对乡村振兴成果进行了生动展现,获得现场的喝彩和线上观众的点赞。陆丰市人大代表汪晓斯说,这次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振奋人心,亮点纷呈,节目非常有教育意义,擂台赛PK环节充满笑点,感觉非常好。陆丰市政协委员吴瑞球认为,这次擂台赛激情昂扬,每一条示范带都饱含“赛龙夺锦,比学赶超”的斗志。“今天的PK打擂是新起点新契机,我们将继续优化思路,加快步伐,推动‘薪火蓝湾’示范带早日建成。”“薪火蓝湾”乡村振兴示范带“带长”胡芳说。
“不单要把擂台赛打造成陆丰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你追我赶的展示平台,还要借此推广、传播陆丰的非遗,打造文化盛宴。”陆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浪漫荷香示范带“带长”彭薏菁表示。
陆丰市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第五季还设置了农特集市,丰富优质的农特产品吸引大家购买。据统计,本次擂台赛线上收看观众达530多万人次。“希望陆丰越来越好,走好乡村振兴这一条道路。”观众吕家欣说。
乡村更美丽,百姓更富足
近年来,陆丰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努力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按照“一带一特色”“一带一主题”,陆丰市规划建设了滨海走廊、龙潭湖谷、山水画廊、谷乡慢城、浪漫荷香、薪火蓝湾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绘就了镇镇有带、带带相连、串带成环的乡村振兴蓝图。
陆丰有个上海村,始建于1857年,因临南海而得名。陆丰“谷乡慢城”乡村振兴示范带将上海外滩作为重要节点,大力发展文旅融合项目。今年“五一”假期,陆丰市滨海旅游火爆。4月29日至5月1日,上海外滩旅游区入园游客超过10万人次、车辆超过2万辆次。据上海外滩旅游区管理人员李嘉慧介绍,网红街每家店平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实现销售额上万元。
去年,陆丰市开展“陆丰味道”系列美食品牌建设工作,如今已累计建成100余家“陆丰味道”经营点。“‘陆丰味道’小门店、小产业、小生意折射出抓饭直播式现代化的大背景、大道理和大民生,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陆丰味道’这项民生工程的信心和决心。”陆丰烹饪协会会长吴瑞球表示。
陆丰市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举办了多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旅活动。作为陆丰市“浪漫荷香”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桥冲镇溪碧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将穷乡村打造为“网红”打卡点、休闲好去处。每天前来观光游玩的有近5000人次,带动了农特产销售。2022年1月,陆丰市在溪碧村举办首期乡村文化集市,以农村“赶集”的形式,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融合起来。
据统计,陆丰市2022年接待游客343万人次,同比增长17.43%;实现旅游收入13.24亿元,同比增长18.21%。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商户吃上了“旅游饭”,81.36%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彭薏菁表示,示范带上,陆丰广大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展现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擂台赛上,非遗作为乡村文化、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擂鼓呐喊、助力,向着“实施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绿美乡村”的目标前进。
从乡村振兴到共同富裕
示范带形成新体系新格局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5季擂台赛的比拼,陆丰的乡村振兴氛围越来越浓,入围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争霸赛六强,迈进“2022年广东省百强区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擘画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图。
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表示,希望全市上下鼓足干劲再出发,当好“排头兵”,奋战“百千万”,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接下来,陆丰将建设13条共同富裕示范带,构建“1+5+13”示范带新体系,形成村村通带、镇镇有带、带带相连、串带成环的发展格局,着力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形成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的格局。(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