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馆长 饶权]新获评的2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既有藏量丰富、库房条件优越的大型文博机构,也有在少数民族古籍收藏研究方面呈现独特优势的机构,推荐入选数量较第五批有所增加,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增量明显。 一方面,甘肃、内蒙、云南等省区,特别是地州市的古籍存藏条件持续改善,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西双版纳图书馆等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收藏研究单位分别作为目前国内收藏彝文、傣文古籍数量最大、保存条件最好的机构入选;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巴彦淖尔市图书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因藏有丰富的满蒙文特色古籍而获评。 另一方面,经过普查摸底,更多地市乃至更基层图书馆古籍存藏数量达到申报标准,如浙江省宁波市图书馆、平湖市图书馆等单位善本数量达到3000册以上,申报入选。与此同时,文博系统参与评选的积极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荐入选单位数量有所增加,国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余姚文保所、甘州区博物馆等列入推荐名单,显示我国古籍保护工作不断深入,保护好、利用好珍贵古籍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国各个方面上下一致共识。 自2007年以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统筹协调、有效组织下,在全国古籍存藏机构、特别是各级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总方针,通过组织评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开展全国古籍普查,建立了分级分类的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在古籍普查、文献修复、保存保护、整理出版、发布利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仅使越来越多的珍贵古籍得到有效保护,更推动书写在这些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化身千百,服务社会。让广大民众和学界分享古籍保护成果,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基因、探索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