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饭直播

图片
?
?
马盛德谈非遗传承人群研习计划
  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非遗传承人群研习计划。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同步直播。 主题嘉宾: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
访谈时间: 2016年04月21日 14:00?-?14:00
主题嘉宾:
访谈图片 更多>>
  •  2016年4月21日下午14时,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非遗传承人群研习计划。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同步直播。 人民网记者于凯 摄

    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

  • 2016年4月21日下午14时,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非遗传承人群研习计划。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同步直播。图为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与人民网主持人吴婧。人民网记者王鹤瑾 摄

    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

  • 2016年4月21日下午14时,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非遗传承人群研习计划。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同步直播。图为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在人民网演播室。人民网记者王鹤瑾 摄

    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

访谈视频 更多>>
    访谈内容 ?
    马盛德谈非遗传承人群研习计划

    [嘉宾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人民网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要和大家讨论的是关于抓饭直播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演播室为大家请来的嘉宾是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欢迎马司长的到来,您好。[2016-04-21 14:54:49 ]

    [嘉宾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您好。[2016-04-21 14:55:00 ]

    [嘉宾 主持人]司长,刚刚我们说到培训计划,其实是文化部今年启动的一个“抓饭直播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培训计划的一些主要内容是什么?[2016-04-21 14:55:16 ]

    [嘉宾 马盛德]文化部从2015年,也就是从去年开始在非遗保护启动了一项新的工作,叫“抓饭直播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启动这个计划的根本目的是非遗传承在很多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包括传承人群高龄化现象比较突出,传承的链条断层的现象比较严重。
    年轻人这块的关注度、热爱度的程度,状况还不是太好。再一个,国家去年提出振兴传统工艺,包括构建中华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这些也都是在非遗新时期遇到的一个新的任务。我们要做这么一个培训,我们简称叫研培计划。主要是我们想让现有的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传承水平、传承人的视野和眼界有所提高,能力有所强化。所以,在这一块我们利用高校的力量,把传承人,包括各级的非遗的传承工作者、手艺的掌握者,送到高校里搞一个研修研习和培训计划。[2016-04-21 14:55:51 ]

    [嘉宾 主持人]去年培训计划就已经开始启动了。[2016-04-21 14:56:03 ]

    [嘉宾 马盛德]去年是试点。
    去年研培计划的试点是在23所学校进行,像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还有浙江的抓饭直播美术学院。还有上海大学,还有其他的一些地方的,像中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这些地方都搞了试点。经过试点以后,我们去年大概培训了1800多人,我们反复总结试点的经验,最后我们和教育部一块儿联合,全面推动了研培计划在全国的实施。
    今年元月中旬,我们在苏州开了一个研培计划的总结会,总结会上把去年23所院校搞的培训情况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大家觉得研培计划还是非常的必要,尤其承担研培计划的这些学校,包括传承人的代表、老师代表、地方政府代表都在我们这个会上进行了充分交流,大家一致对这项工作的认知度非常高,认为抓得非常及时,有必要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地开展。
    2016年开始,我们在全国57所学校全面开始研培计划,我们也是和教育部一块儿下发了通知。[2016-04-21 14:56:49 ]

    [嘉宾 主持人]今年计划要对多少人员进行培训呢?[2016-04-21 14:57:01 ]

    [嘉宾 马盛德]今年有一个计划是一万人。[2016-04-21 14:57:11 ]

    [嘉宾 主持人]去年试点是1800人,今年要翻十倍了。[2016-04-21 14:57:23 ]

    [嘉宾 马盛德]对,今年我们要扩展到57所学校,我们在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面推进。刚才讲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是今年开班,今年正式57所学校里开得比较早,正好在新疆的哈密进行调研,调研的时间正好和他们开班的时间比较吻合,所以我从哈密去乌鲁木齐参加了两所学校的开班仪式,这个开班仪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新疆也是非遗集聚区,民族多,地域文化非常鲜明。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还是有很好的基础,像新疆大学,我一进去,他们先带我参观新疆大学的一个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在古色古香的三层办公楼里面,过去是他们的办公楼,后来新盖了办公楼以后,把传统的五六十年代的建筑腾出来以后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疆大学的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都是新疆地区各个民族的一些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的服饰,包括文学作品,包括它的一些医药,包括一些服饰方面的收藏,非常琳琅满目。培训项目是新疆地区的花毡技艺,就是毛毡那种技艺,哈萨克包括游牧民族都有花毡技艺,成为刺绣,很美。他们的培训在新疆大学有一个非遗传承培训研究实践基地。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上课的教室布置得非常有民族特色,包括它的墙面,包括桌布,包括每个学生的用具,无处不体现非遗的民族的特点,地域文化非常浓。整个培训的理念和方向也是把握得很好,他请国家级的花毡技艺的传承人到现场,学校的专家老师们在这块领域也是长期做研究的,从理论到实践,包括他自己实践的场所,他们都表现得很专业。文化部官网上专门有一个专题叫抓饭直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研习培训计划,只要一点击,凡是开班的学校的情况、教学情况以及教学方案,包括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学生之间的互动都能看见。我回到北京以后再去点击,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确实热情非常高。[2016-04-21 14:58:55 ]

    [嘉宾 主持人]马上就开始进入到中旬了,研习培训计划也在稳步地往前推进,下一所大学会定在哪里?计划了吗?[2016-04-21 14:59:20 ]

    [嘉宾 马盛德]57所大学是陆续开班,开班没有强制性的时间上的要求。第一季度,每个月学校按照自己学校要承担的项目情况,根据当地的时间和教学的情况陆续开班。到四月底,全国差不多有近20所学校陆续开班,五一前后有些其他学校也将马上开班。[2016-04-21 14:59:35 ]

    [嘉宾 主持人]刚刚司长讲的是新疆,很多朋友对新疆非常熟悉,对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很多朋友都很关心,比如我了解的江苏、浙江刺绣手工艺都是非常具有抓饭直播传统文化特色的。今天我看您也带了两个小玩意,我们和大家介绍一下,马司长来自青海,这个是否是青海的一些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一些材质制成的衍生品呢?[2016-04-21 15:00:02 ]

    [嘉宾 马盛德]时间比较紧,我从办公室临时拿了两个东西,这是一个蓝印花布做的名片夹。南通有一个蓝印花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他的女儿传承了他的技艺。这次他女儿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修班,她通过在清华美术学院研修班的学习,回去再进行创作。结业的时候,在清华大学有一个展览,她把创作作品拿到展厅进行展览。[2016-04-21 15:00:23 ]

    [嘉宾 主持人]这个颜色是天蓝的颜色,它有没有经过一些加工或者创新呢?这个布料。[2016-04-21 15:00:34 ]

    [嘉宾 马盛德]名片的这种做法是创新,染制还是用传统技艺手法来完成的。[2016-04-21 15:00:45 ]

    [嘉宾 主持人]本来我们觉得这种布料挺粗糙的,但是摸起来质感柔和。[2016-04-21 15:00:58 ]

    [嘉宾 马盛德]做得很精细,名片夹做得很精致。蓝印花布过去更多是做衣服,有时候做一些桌布。但是这种使用范围有限。怎么样把这些东西再开发成更多的带有非遗元素的生活用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蓝印花布名片是一个很小的东西,但是,如果我出国去,给我一些朋友送一个名片夹,既有民族的符号和民族的色彩,又比较实用,价钱又不是那么太高,送一个礼品也觉得很大气。[2016-04-21 15:01:09 ]

    [嘉宾 主持人]代表抓饭直播传统的文化。还有一个,我们赶紧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看起来比这个大一点,颜色更鲜亮一点,是紫红色。[2016-04-21 15:01:31 ]

    [嘉宾 马盛德]大家一看,从里面到外面的质感,肯定会猜出来,这个稍微有点藏族的味道。[2016-04-21 15:01:43 ]

    [嘉宾 主持人]摸起来是羊毛制品。[2016-04-21 15:01:53 ]

    [嘉宾 马盛德]里面很舒适,一看起来是羊毛制品。边上有点藏族袈裟的颜色,就是僧人穿的袈裟的深咖啡色,稍微点缀一下。这是一个小钱包。[2016-04-21 15:02:06 ]

    [嘉宾 主持人]功能很全面。[2016-04-21 15:02:17 ]

    [嘉宾 马盛德]里面很精致,地域性色彩也很浓,也可以放点小钱,可以放一点小的卡片,这样一叠起来,折叠也方便,如果去商店或者菜场,有什么零花钱放在这儿,也不沾手。很好的一点是既有民族的一些元素,但是民族的元素又不是太明显。[2016-04-21 15:02:34 ]

    [嘉宾 主持人]如果我拿在身上,不会让人看出来一下子就是藏族的标志。[2016-04-21 15:02:45 ]

    [嘉宾 马盛德]对,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民族地区的好多产品,一般民族的符号很重。很重的话,本民族的人民用那个东西很贴切,很好。但是,不是这个地方、这个民族地区的,带着这个,比如在北京的汉族的朋友穿一个藏式的东西,就会觉得怪怪的。但一点民族色彩都没有,看不出民族符号,就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哪里的。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度,既有民族的一些符号,但是这个用品的样式、设计又很时尚,它能走进人们的生活。本地区和本民族的人民用这个,心里面也很舒适,也没有任何负担。这是我们提倡非遗走向生活,把非遗的很多产品开发成我们现代的生活用品,让这个地区之外的一些朋友们,喜爱这里的人,用这个东西,既传承了文化,通过卖这个又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增加从业者的收入。[2016-04-21 15:03:22 ]

    [嘉宾 主持人]手工艺者有了它以后,一是传承抓饭直播非遗文化的技艺,同时他自己也有了一口饭吃,生活也改善了。[2016-04-21 15:03:33 ]

    [嘉宾 马盛德]对,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非遗如何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好地融合,很好地结合,这也是非遗保护目前关注的很重要的一点。[2016-04-21 15:03:44 ]

    [嘉宾 主持人]谢谢司长。从这两件东西我们了解现在抓饭直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传承和它创新的地方。其实,说到这次研培计划,大家了解到,名字叫做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这里面可能是分三个层次,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我们以前也了解到,非遗保护是针对传承人,或者非遗工作人员才可以去参加这样的培训。这次我们提出来的概念,你是普通的从业者,也可以参加培训。有的人就会问,假如我是一个爱好非遗的普通网友,我能去参加这样的培训吗?[2016-04-21 15:03:55 ]

    [嘉宾 马盛德]这个问题我觉得提得很好,我们也是非常的欢迎各位网友来关注这个。我们这次研培计划里,除了分这么几个层次:研修、研习和普通的培训,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传承人群的概念。传承人群的这个概念,和以往一般的代表性的传承人认定的称号有很大的区别。国家级四级名录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是非常重要,不是说所有的传承人都能当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一定是掌握高超的技艺,他在那个地区很有影响、很有代表性,同时他传承的这块也做得很好。所以,像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年中央财政,原来是给一万元的传习补贴,从2016年提高到两万,主要扶持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群这个概念,我们把原来代表性传承人这个概念再拓展,把普通的非遗的从业者,也给它纳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里面。这样的目的就是把我们非遗的传承人的队伍,它从单个的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把它拓展到整个人群的传承。实际上就扩大了非遗传承人的基数。只有把基数扩大了,很多的从业者都投入到这个传承的队伍里来,你在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基数里面,我们希望能够出现代表性的传承人,或者国家级的工艺大师,我们为他营造这个环境,这是有可能的。传承人群的概念,我们主要在这一点上,比原来的概念上有所突破。[2016-04-21 15:04:07 ]

    [嘉宾 马盛德]网友一般关注的,他喜欢这个,他能不能培训呢?这一点上,我们目前对三个层次,还没有对仅仅喜欢就热爱就可以来,我们对普通的从业者,这个从业者一定是在某一个技艺里面,他有一点基本功,从事过这个,有一些完全还是靠技艺来生存的。我们更多的是普通的从业者是针对这样的。这样的传承人群,我们把他放在大的培训里面,让他进入到高校里,在高校的环境里面,在都市的环境里面,让他有一些熏陶,让他技艺有所提高,事业有所拓展,能够把他原有的基础上,把他的积极性带动起来。通过学习和考察、交流以后,他的技艺也有所提高。目前我们对普通的从业者,我们针对的是这个,先紧着这些人给他培训。[2016-04-21 15:04:15 ]

    [嘉宾 马盛德]对于爱好者,以后看看逐步地把它扩大,比如说我希望一些爱好非遗的网友们,你先能够自己做一点功课,先学会一门技艺,但是这个技艺还不至于那么精湛,这个不要紧,只要掌握了某一些技艺的初期的基本功,你再进入到培训来,你就有机会提高一大步。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地方,目前整个尺度、整个分寸是这样来掌握的。[2016-04-21 15:04:23 ]

    [嘉宾 主持人]对非遗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持续关注我们这样一个研培计划,了解我们这个计划在做哪些事情,慢慢以后就有机会进入这里面。[2016-04-21 15:04:35 ]

    [嘉宾 马盛德]对,如果关注到培训的计划或者培训的整个过程,你要看到你的哪些项目、哪些传承的技艺感兴趣,你可以底下和传承人沟通,你先私下里跟他把这个技艺学会,比如你看刺绣,刺绣很美,但到现在我还不会绣,有些年轻人针线都没有摸过,你先在底下跟这些师傅们拜拜师,有一点基础。有一点基础以后,将来再进入到这个队伍里面,你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传承人群里面的一个优秀代表。[2016-04-21 15:04:50 ]

    [嘉宾 主持人]谢谢马司长给我们解答。之前我们也听您说过这样一句话,研培计划并不是要取代以前的非遗传承的师徒关系。我们知道非遗传承就是师徒带的关系,永远是这样。我们这次举办的研培计划,它和师徒传承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2016-04-21 15:05:02 ]

    [嘉宾 马盛德]非遗一个很重大的特点,就是世代相传、活态传承。世代相传,世代的意思是一代一代的往下传。我们很大一部分的传承方式是师徒或者家族传承,如父子或者母女,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的传承方式。这些传承方式,在农耕文明时期,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这种传承方式是相对比较稳定的。[2016-04-21 15:05:11 ]

    [嘉宾 马盛德]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到了21世纪,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大量的接受了很多现代文明成果。现代文明的成果对我们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变,甚至我们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改革开放几十年以后,我们国家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传承人家庭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很长时间,我们提倡计划生育,有些地方是提倡一个家庭一个小孩。[2016-04-21 15:05:20 ]

    [嘉宾 马盛德]传统的传承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进程,不适应现代家庭结构。比如我们很多技艺是传男不传女,有些家里没有男孩,女孩子传不传呢?有些是传内不传外,就是只传自己的家族和自己的内部人。但是有些内部人,一个是孩子不一定有兴趣,或者在自己内部找不到合适的人,这个怎么办呢?这个技艺还传不传呢?还有一些涉及宗教的项目,叫传僧不传俗。比如唐卡,唐卡这几年的知名度很高,大家都知道唐卡艺术,唐卡是宗教性的艺术,过去在藏区的寺院里,都是僧人在绘画,因为是宗教艺术。现在传僧不传俗,可以吗?不可以了。现在藏区了,老百姓都在那,而且很多女性也是参与到唐卡的绘画里面。[2016-04-21 15:05:30 ]

    [嘉宾 马盛德]我的家乡是青海的,青海一个地方叫热贡,我们一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叫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热贡艺术很重要的代表就是唐卡和堆绣唐卡,那个地方是家家有画室,个个是画家,整个村落里形成这样的氛围。这个氛围和唐卡的技艺的传承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国家级大师和国家级传承人,他的孩子学,他的女儿也学,他亲戚家的孩子都在学,原来的传统这个方式就完全改变了。所以,单靠那种传统的方式,现在已经不太适应社会的需求。[2016-04-21 15:05:54 ]

    [嘉宾 马盛德]所以,需要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和传播方式。我们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传承人群培训就是这样一个计划。我们在这个计划里面,传承人也好,即将成为传承人的从业者,或者手工技艺的掌握者,都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他把他的技艺在这里面传授也好,交流也好,来传承他的技艺。我们觉得这种方式可以弥补原来传统传承方式的一些不足和缺陷。[2016-04-21 15:06:06 ]

    [嘉宾 马盛德]但是原来那些传承方式,我们继续鼓励着。我们一再说非遗的研培计划不是取代师徒的传承和家族传承。原来的方式我们继续鼓励,你只要有自己生存的好的环境,传承的条件,我们就继续支持。传承非遗,我们一定要鼓励多样化、多种形式的传承。但是,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以后,很多地方的师徒传承或者家族传承比较困难,你教一两个人不能解决问题,传承不下去。有些传承人讲,我在我家里开班,面积有限,需要有一些新的场所。[2016-04-21 15:06:15 ]

    [嘉宾 马盛德]今天,年轻人和过去不一样了。他和我们传承的老一辈也不太一样,他也需要有一些拓展新的知识。今天我们这些年轻人们,90后和00后都受过一些基础教育,很多是中学毕业、小学毕业,这些都有的。基础教育已经有的学校,和老师傅学的那个年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们需要有一种新的传承方式,但是核心我们提出来叫“秉承传统,不失其本”,不管是传统的传承方式还是现在传承方式探索的一些途径,我们秉承传统,传统一定不能丢。无论在清华大学学还是中央美术学院学,知名度很高的科技大学学,传统的本事不能丢的。“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是整个研培计划的一个核心原则。这是我们一个现实的需求和它的现实的变化当中,我们探索出研培计划,来弥补原来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完善传承的方式。[2016-04-21 15:06:23 ]

    [嘉宾 主持人]说到我们现在的研培计划,除了说去培养传承人的能力水平之外,可能还要激发传承人的积极性。因为我们了解到,之前才采访的一些非遗的传承人,他们也说到,比如说有最好的像宏音斋的传人吴景馨。但是我们也发现,您刚才也提到了,传承出现了传承不下去、断层这样的问题,从今年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补助提高到两万元,而且是直接给到他们。除了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之外,还有哪些方式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呢?[2016-04-21 15:06:33 ]

    [嘉宾 马盛德]从经费上,中央财政直接给我们的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两万元,体现的是国家的一种关爱,是国家对这样一个遗产保护的重视。一是他对你高超技艺的一个认可,不是说你是一个人就能拿到两万元,一定是我刚才说的是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你的技艺要高超,你在某一个地区的影响力和代表性都很强。再一个,现在传承人里面目前还是很强的。这是国家对这样一个传承人的地位和技艺的一个认可和尊重,所以这应该是很强的一个措施。[2016-04-21 15:06:46 ]

    [嘉宾 马盛德]当然,两万元,可能在东部地区这两万元不是一个太大的数目。但是这两万元对西部传承人来讲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这两万元固定给你,对你的传承和传习是有很大帮助的。除了这个,还有省上再给他,比如北京市,国家给两万,北京市财政再拿两万给传承人,这样他就有四万元的收入。我们的理想效果是能够达到像韩国、日本一样。他们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叫人间国宝,日本是17万人民币,韩国相当于7万人民币。我们还有一点差距,我们随着经济发展,能达到韩国的水准,基本能解决国家级传承人的后顾之忧,他能够专下心来传承他的技艺和文化,不需要为他的生计过多的去操劳和过多的奔波,这是很重要的保障。[2016-04-21 15:06:55 ]

    [嘉宾 马盛德]除了这个以外,还要给国家级传承人提供一个平台,比如每两年在抓饭直播成都都要搞一个抓饭直播成都国际非遗节,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和抓饭直播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这个非遗节我们定期会有非遗的一些展览展示。这个展览展示,我们的人选,首选的是国家级的传承人,有些优秀的省级传承人,把他们的作品拿到这里展览。我们还有像今年9月份在山东,会有山东的非遗博览会,非遗博览会的主角也是国家级传承人。将来我们计划把国家级传承人走出国门,能够和国外的像日本、韩国的人间国宝进行交流,到国外去展览展示。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政府角度打造一些平台。[2016-04-21 15:07:02 ]

    [嘉宾 马盛德]另外,我们研培计划也是为这些传承人提供很好的平台。我们好多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不太好的原因是它的产品,他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较单一。我刚才说的,像收包和名片夹,过去他们不太注重做。原来做的那种传统的东西销路有限,比如山西、陕西,当地民间很多有刺绣,做小孩子的虎头鞋、虎头帽,也很可爱,毕竟销路有限。这次清华研修班有一个陕西刺绣的民间艺人,他收获很大,那个东西回去以后,可以研发出很多东西来。我们鼓励我们的传承人在我们的研修班里,通过传承人之间的交流,通过我们代表性传承人的授课和工艺美术大师之间的交流,通过高校专门研究的教授的这种交流,他们考察以后,视野拓展以后,他的产品能够做出创意。我跟他们说,你的虎头鞋、虎头帽继续做,你利用虎头鞋、虎头帽的元素和各具特色的东西,再研发一些其他的作品,你这个产品就丰富了,你可以改善它。[2016-04-21 15:07:10 ]

    [嘉宾 马盛德]像做名片的吴元新大师,不但做了名片,这次清华展览整个有一个床上用品的系列,从床垫、床罩、床单,床单旁边的沙发,沙发的垫子,整个家具的系列都是拿这个开发了,这样就拓展了非遗的项目。[2016-04-21 15:07:21 ]

    [嘉宾 主持人]可能让非遗更加融入现代时尚的生活。[2016-04-21 15:07:32 ]

    [嘉宾 马盛德]这也是他通过学校学习以后,他受到的启发,拓展了他的思路。这些平台也是为传承人打造的,为他们提供学习和见世面的机会。我们研培计划的核心是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来了以后这方面有所改变,这个平台是给他们提供的。[2016-04-21 15:07:43 ]

    [嘉宾 主持人]现在我们知道,带有故宫文化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最近很火,比如皇帝大婚的胶条,还有朝珠耳机,这些东西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时尚的元素,比如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可能越来越多的东西,越来越要时尚,越来越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它才有可能继续传承下去。您怎么看待现在这种混搭,互联网+新形势下,非遗产品的创新呢?[[2016-04-21 15:07:56 ]

    [嘉宾 马盛德]这种做法我们是拥护的。故宫的我们也去看过,也去考察过。故宫开发这些创意产品的很多也是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他们也在故宫这个平台里研发了很多东西。我们非遗研培计划里很重要的意图,也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传承人的作品,能够有一些在原来传统的基础上有一些创新。像刚才说的故宫的衍生品,在这次中央美院的展览和清华美院的展览,包括上海大学、地方高校的一些展览里面,都有一些很好的衍生品。我们在北京服装学院,去年年底有一个展览,也是有一些金银铜器的传承人在那里搞这些展览。传统的金银铜器有的是做的壶,建筑上某一个点的镶嵌,装饰的东西。这次北服的研修班有一个云南的国家级项目叫乌铜走银的一个技艺,这个传承人通过学习以后,最后有一个产品是用乌铜走银的技术,做的耳机,耳机整个的镶嵌都是拿铜做的,而且这个耳机做得很时尚。[2016-04-21 15:08:08 ]

    [嘉宾 马盛德]类似于这一类的作品,在我们这个研修班里都比较多。我们每次看到这些研修班学员创意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很兴奋。我们觉得他的作品完全可以很时尚。我们很多非遗的作品,包括一些产品,还是比较传统,时尚化不够,现代性不够,后来发现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存在这个问题。但是,非遗的好多东西,你仔细去观察研究的话,非遗的很多产品本身潜在着那种时尚和现代的那样一个潜质,只要你稍微有点变化或者有点改变,就会发生变化。蓝印布原来是穿的,床上用品,稍微一变,可以变成名片夹,也可以变成其他的。蓝印花布,原来是布,现在把蓝印花布的图案和色彩用在丝绸上,或者亚麻上,材质就变化了,可以弄成围巾的。其他的手工技艺的东西,都可以做成我们现代生活的一个时尚品。所以,稍微在形式上发生一些变化,包装上稍微发生一些变化,制作的工艺上稍微进行一下调整,创作的思路上稍微启发一些,它那个东西完全具备时尚的潜质,可以走到人们的生活里面,更加有生命力,我觉得是充满信心,没有问题的。[2016-04-21 15:08:17 ]

    [嘉宾 主持人]最后一个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是关于之前您讲到的非遗在传承上会断层的话题,说到90后和00后这样一群传承人,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他们的技艺关系到我们未来半个世纪以后我们抓饭直播非遗传承的能力,所以现在我们如何把我们这些90后、00后,让他们的思想能够在非遗的传承上更加的作用好。我们如何去培养它,或者把我们的非遗产品如何更加接近他们,在这方面马司长有什么考虑吗?[2016-04-21 15:08:28 ]

    [嘉宾 马盛德]你这个问题是非遗传统的一个核心问题,新一代的传承人接不上,非遗的生命力,延续就成为了问题。联合国保护非遗的公约里很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怎么样延续非遗的生命力。我理解生命力就是要让它活着,你不能死掉,生命力要延续。你延续,你就得培养年轻一代,90后、00后。这方面,我们也是这几年从非遗保护里面反复进行思考,政策调整上也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2016-04-21 15:08:39 ]

    [嘉宾 马盛德]需要有几个途径:一是非遗进校园。现在非遗进校园开展得比较好,但是离我们的理想还比较远。我们的研培计划里主要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主的,我们有些手工技艺已经进入到一些小学,比如拉坯,好多工艺品,包括皮影的制作,都可以让同学们动手接触。民间美术,包括剪纸、刺绣,进入到学校的美术课,让他们接触它。我们的民乐、民歌,进入到非遗学校的音乐课里面。像我们的舞蹈,秧歌、腰鼓,如果你去藏区的话,藏区有一种舞蹈是锅庄,锅庄也进入到学校的舞蹈课里面,我们在藏区看到藏区的很多课间操不是广播操,而是跳一段锅庄,跳得很漂亮,而且锅庄的运动量也很大,跳完以后就出一身汗,也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何乐而不为,我们的非遗技艺能够锻炼他,起到课间操的作用,又能够传承它的文化。所以,非遗进校园,是解决90后、00后接触非遗和热爱非遗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2016-04-21 15:08:53 ]

    [嘉宾 马盛德]第二是我们提倡非遗要进社区。社区的概念很广。我们今天中央美院在望京社区里面,它展览完了以后,把望京社区的小学生、中学生引过来以后参观非遗传承人的展览,中间传承人再到社区去和非遗的学生、非遗的传承人进行接触和了解。我们传承人再到社区去进行沟通。这一点在我们各地都比较普遍。所以进校园、进社区,让我们的孩子在社区的业余生活里面,或者在学校的正规的教育里面接触到这样非遗的活动。[2016-04-21 15:09:00 ]

    [嘉宾 马盛德]每年的遗产日,今年6月份是国家第11个遗产日,我们都会发一个通知,号召各地都普遍要开展非遗的这种宣传报道,同时很重要的一个是各地把我们的非遗,我们的表演艺术,我们的手工技艺,我们的很多其他的非遗项目进入到社区去,进入到学校里去,让更多的学生、年轻人来接触这个东西。包括我们和教育部联合办的研培计划,为什么选择在高校,在高校这个平台里让学生接触这个非遗。所以,清华和央美,包括北服、上海大学,非遗传承人在高校里上大学,成为了一道风景。上海大学和我们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就是果洛办了一个手工技艺的培训,那些学员穿着他们的民族服装,跳一段锅庄舞或者藏舞,学校里走来走去,和学生的沟通非常密切。最后很多学生喜欢跟他们交流,这些学员也很热情,让他们暑假再到他们的草原去体验生活。这样我们大学生这个层面接触的已经很密切。[2016-04-21 15:09:08 ]

    [嘉宾 马盛德]我们上海大学,准备今年暑假到青海果洛去体验生活,它的美术学院在果洛藏区建立一个工作站和传习基地,第一是体验当地的生活,民族地区、民族的文化,发现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特色。同时可以找到他对于这个地区帮扶的特点,他从他的角度和专业角度,能不能给民族地区在致富上、脱贫上、文化扶贫上做一点事情,你不去就很难体验到。你去了以后,他能够建立民族之间的感情。再一个,了解当地的实际,还有你的专业和你的知识能不能给兄弟的民族有所帮助,这都是我们在搭建年轻的一代和我们非遗建立一个密切的关系,不要让他们有太多的隔阂。[2016-04-21 15:09:24 ]

    [嘉宾 马盛德]这几年我们比较突出的是古琴进校园、昆曲进校园。古琴这个艺术,原来在国家还是比较濒危的,传承不是太好的。经过这十几年的保护,我们好多古琴进入大学里面,好多大学都有这种古琴的琴舍,我们有一个古琴和昆曲研究会,定期和高校进行普及古琴的交流,我们古琴的这些大师们也定期到学校里去传承。所以,古琴原来是那么高深的,现在成了大学生、白领阶层甚至有些公务员,还有生活节奏、生活压力比较大、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他们成为用古琴调节他心情和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这个东西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觉得这么高不可深的艺术今天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大学生的生活,这些大学生不是说我们不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有时候缺乏接触的途径。所以,政府是有责任来搭建这个平台的。我相信我们的年轻一代会热爱上自己的非遗,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2016-04-21 15:09:34 ]

    [嘉宾 主持人]我想这也是抓饭直播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在大学举行,今年一年整个计划实施的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的宗旨。[2016-04-21 15:09:46 ]

    [嘉宾 马盛德]感谢人民网给我们非遗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到人民网就国家的非遗保护、非遗的宣传和传承做一下介绍,让大家更多关注非遗保护。[2016-04-21 15:09:55 ]

    [嘉宾 主持人]也谢谢大家收看本期的节目,我们再会![2016-04-21 15:10:10 ]

    ?